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的整合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一、绪言 | 第12-2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 理论支撑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五) 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1. 整合 | 第18页 |
2. 信息技术 | 第18-19页 |
3. 高职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 第19-20页 |
二、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整合的应用价值 | 第20-25页 |
(一) 信息技术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 | 第20-21页 |
1. 便利信息存储的利用 | 第20页 |
2. 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 第20页 |
3. 促使学习个别化的实现 | 第20-21页 |
4. 推动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发展 | 第21页 |
(二) 信息技术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 第21-22页 |
(三) 信息技术推动高职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 第22-23页 |
1. 推动学徒制发展,提高示范教师的指导水平 | 第22页 |
2. 丰富学习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 第22-23页 |
3. 奠定技术支撑,完善教学子技能掌握 | 第23页 |
4. 营造良好环境,形成积极情感信念 | 第23页 |
5. 促进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效能感 | 第23页 |
(四) 信息技术推动高职语文教学硬件的优化 | 第23-25页 |
三、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建构 | 第25-28页 |
(一)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整合的设计定位 | 第25-26页 |
(二)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路径 | 第26页 |
(三)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形式 | 第26-28页 |
1.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 第26页 |
2. 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 第26-27页 |
3. 把信息技术作为高职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 第27-28页 |
四、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 | 第28-39页 |
(一)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环节的整合 | 第28-30页 |
1.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备课质量 | 第28页 |
2. 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改进授课效果 | 第28-29页 |
3. 运用信息技术盘活第二课堂 | 第29-30页 |
4.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职生评价 | 第30页 |
(二)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 第30-31页 |
1. 具象文本内容,提升综合素质 | 第30页 |
2. 整合多元资源,奠定知识基础 | 第30页 |
3. 营造联想意境,激活高职生思维 | 第30-31页 |
4. 丰富对话渠道,改进师生互动 | 第31页 |
(三)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 | 第31-34页 |
1. 阅读教学整合 | 第31-32页 |
2. 作文教学的整合 | 第32-33页 |
3. 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整合 | 第33-34页 |
(四)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整合 | 第34-36页 |
1. 呈现式教学模式 | 第35页 |
2.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 第35-36页 |
3. 研究性教学模式 | 第36页 |
(五)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学科特色的整合 | 第36-37页 |
(六) 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师技能的整合 | 第37-39页 |
1. 导入技能 | 第37-38页 |
2. 语言技能 | 第38页 |
3. 板书技能 | 第38页 |
4. 课堂组织技能 | 第38-39页 |
五、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证分析 | 第39-51页 |
(一) 实验背景 | 第39页 |
(二) 实验变量 | 第39-40页 |
(三) 实验预设 | 第40-42页 |
1. 突出信息技术的显示性价值 | 第40页 |
2. 突出信息技术的演示性价值 | 第40页 |
3. 突出信息技术的交流性价值 | 第40-41页 |
4. 突出信息技术的个体学习性价值 | 第41页 |
5. 突出信息技术的探究性价值 | 第41-42页 |
(四) 实验具体操作 | 第42-43页 |
1. 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展开教学过程 | 第42页 |
2. 利用信息平台选择,展示高职生熟悉的问题 | 第42页 |
3. 引导高职生探究、体验成功 | 第42-43页 |
4. 主体参与、交流评价 | 第43页 |
(五) 实验材料呈现 | 第43-49页 |
1. 学习目标 | 第43-44页 |
2. 学情分析 | 第44页 |
3. 教师讲解 | 第44页 |
4. 高职生学习 | 第44-45页 |
5. 资源介绍 | 第45页 |
6. 课堂评价 | 第45-48页 |
7. 授课总结 | 第48页 |
8. 教学反思 | 第48-49页 |
(六) 实验注意事项 | 第49页 |
(七)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50页 |
(八) 实验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六、基于语文价值回归的反思 | 第51-54页 |
1. 进一步丰富内容资源 | 第51-52页 |
2. 进一步改进授课模式 | 第52页 |
3. 进一步推动高职生主体地位的巩固 | 第52-53页 |
4. 进一步促进多媒体课件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