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制备润滑剂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环氧棕榈油的制备研究 | 第16-33页 |
·实验材料、方法及反应原理 | 第16-19页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16页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6-17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原料棕榈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 第17页 |
·原料及产品性能指标的分析 | 第17-18页 |
·环氧棕榈油的制备 | 第18页 |
·环氧棕榈油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8页 |
·反应原理 | 第18-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32页 |
·原料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 | 第19页 |
·原料棕榈油的理化指标 | 第19页 |
·过氧乙酸法环氧棕榈油的制备研究 | 第19-23页 |
·过氧乙酸法制备环氧棕榈油的单因素实验 | 第19-21页 |
·过氧乙酸法制备环氧棕榈油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21-23页 |
·过氧甲酸法环氧棕榈油的制备研究 | 第23-31页 |
·过氧甲酸法制备环氧棕榈油的单因素实验 | 第23-25页 |
·过氧甲酸法制备环氧棕榈油的响应面设计 | 第25-31页 |
·环氧棕榈油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环氧棕榈油的性能指标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乙酸异构酯的制备及动力学研究 | 第33-39页 |
·实验材料、方法及反应原理 | 第33-34页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33页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3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乙酸异构酯的制备 | 第33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乙酸异构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页 |
·产品性能指标的分析 | 第34页 |
·反应原理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环氧棕榈油开环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乙酸反应级数n2 的确定 | 第35页 |
·环氧键反应级数n1 及lnk 的确定 | 第35-36页 |
·环氧棕榈油开环反应活化能Ea 的确定 | 第36页 |
·环氧棕榈油开环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 第36-37页 |
·乙酸异构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页 |
·乙酸异构酯的性能指标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制备研究 | 第39-55页 |
·实验材料、方法及反应原理 | 第39-42页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39页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9-40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原料棕榈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 第40页 |
·原料及产品性能指标的分析 | 第40页 |
·棕榈油脂肪酸甲酯的制备 | 第40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制备 | 第40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生成率的分析 | 第40-41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分离纯化 | 第41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纯度分析 | 第41-42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质谱分析 | 第42页 |
·产品性能指标的分析 | 第42页 |
·反应原理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4页 |
·原料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 | 第42-43页 |
·原料棕榈油的理化指标 | 第43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3-45页 |
·响应面设计 | 第45-50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分离纯化 | 第50-51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纯度分析 | 第51-52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质谱分析 | 第53-54页 |
·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的性能指标 | 第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润滑剂的复配及性能指标的测定 | 第55-61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5-57页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55页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5-56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润滑剂的复配 | 第56页 |
·润滑剂性能指标的测定 | 第56页 |
·润滑剂氧化稳定性分析 | 第56页 |
·润滑剂生物降解性评价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润滑剂的复配 | 第57页 |
·润滑剂的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润滑剂氧化稳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润滑剂生物降解性评价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