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牡蛎肉脱苦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牡蛎制品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牡蛎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第11-14页
        1.2.2 牡蛎制品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3 多肽苦味的相关研究第14-17页
        1.3.1 多肽苦味产生的机理第15页
        1.3.2 多肽脱苦工艺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 多肽抗氧化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1 多肽抗氧化的作用机理第17-18页
        1.4.2 多肽抗氧化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5.1 研究目的第20页
        1.5.2 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1.6 研究内容第21页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牡蛎的酶解第22-35页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2-24页
        2.1.1 试验材料和试剂第22-23页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3-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30页
        2.2.1 L-酪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4-25页
        2.2.2 缓冲溶液以及酪蛋白溶液的配制第25页
        2.2.3 酶活力的测定与计算第25-26页
        2.2.4 蛋白酶制剂的优选第26页
        2.2.5 优选蛋白酶制剂的最适添加量第26页
        2.2.6 不同复配比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26-27页
        2.2.7 不同pH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27页
        2.2.8 不同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27-28页
        2.2.9 不同固液比和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28页
        2.2.10 氨态氮含量的测定与计算第28-29页
        2.2.11 总氮的测定与计算第29-30页
        2.2.12 水解度的计算第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34页
        2.3.2 不同酶制剂的酶活力第30页
        2.3.3 蛋白酶制剂的优选第30-31页
        2.3.4 优选蛋白酶制剂的最适添加量第31-32页
        2.3.5 复配比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32页
        2.3.6 pH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2.3.7 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33页
        2.3.8 不同固液比和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牡蛎多肽的制备第35-41页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5-36页
        3.1.1 试验材料和试剂第35页
        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5-36页
    3.2 试验方法第36-39页
        3.2.1 牡蛎肉的预处理第36页
        3.2.2 牡蛎肉的酶解第36页
        3.2.3 多肽的分离第36-37页
        3.2.4 多肽得率的计算第37-38页
        3.2.5 多肽批量制备第38-39页
    3.3 结果和分析第39-40页
        3.3.1 酶解时间对多肽得率的影响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牡蛎多肽的脱苦第41-49页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41-42页
        4.1.1 试验材料和试剂第41页
        4.1.2 试验仪器和设备第41-42页
    4.2 试验方法第42-44页
        4.2.1 牡蛎多肽的脱苦工艺流程第42页
        4.2.2 不同pH对脱苦效果的影响第42页
        4.2.3 不同温度对脱苦效果的影响第42页
        4.2.4 不同酶量及时间对脱苦效果的影响第42页
        4.2.5 苦味评分体系的建立第42-43页
        4.2.6 牡蛎多肽氨基酸成分分析第43-44页
    4.3 结果和分析第44-48页
        4.3.1 pH对脱苦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4.3.2 温度对脱苦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4.3.3 不同酶量及时间对脱苦效果的影响第46页
        4.3.4 脱苦前后牡蛎多肽中氨基酸含量分析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牡蛎多肽的抗氧化性测定第49-53页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5.1.1 试验原料和试剂第49-50页
        5.1.2 试验仪器和设备第50页
    5.2 试验方法第50-51页
        5.2.1 牡蛎多肽还原力的测定第50页
        5.2.2 牡蛎多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第50-51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51-52页
        5.3.1 牡蛎多肽还原力测定第51-52页
        5.3.2 牡蛎多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第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6.1 主要结论第53页
    6.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三联吡啶基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下一篇:氮杂环卡宾催化的烯醛与查尔酮的[4+2]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