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复合湿热处理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及结构性质的影响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8页
    1.1 淀粉概述第17-21页
        1.1.1 淀粉分子结构第17-18页
        1.1.2 淀粉颗粒特征及聚集态结构第18-19页
        1.1.3 淀粉糊化第19-20页
        1.1.4 淀粉的消化性分类第20-21页
    1.2 慢消化淀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5页
        1.2.1 慢消化淀粉制备方法第21-23页
            1.2.1.1 物理改性第21-22页
            1.2.1.2 酶法改性第22页
            1.2.1.3 化学改性第22-23页
            1.2.1.4 复合改性第23页
        1.2.2 慢消化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第23-24页
            1.2.2.1 Englyst法第23页
            1.2.2.2 Guraya法第23-24页
            1.2.2.3 Goni法第24页
        1.2.3 慢消化淀粉生理功能第24-25页
        1.2.4 慢消化淀粉应用第25页
    1.3 甘薯慢消化淀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页
    1.4 本课题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5-28页
第二章 脱支-湿热复合处理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及结构性质的影响第28-45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28-29页
        2.1.1 原料与试剂第28-29页
        2.1.2 试验仪器设备第29页
    2.2 试验方法第29-33页
        2.2.1 甘薯淀粉提取第29-30页
        2.2.2 脱支-湿热复合处理法制备甘薯SDS第30页
        2.2.3 脱支-湿热复合处理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第30-31页
            2.2.3.1 不同普鲁兰酶浓度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0页
            2.2.3.2 不同湿热处理水分含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0页
            2.2.3.3 不同湿热处理温度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2.2.4 体外消化性测定第31页
        2.2.5 淀粉支链分子聚合度测定第31页
        2.2.6 淀粉分子量测定第31-32页
        2.2.7 膨胀力和溶解度测定第32页
        2.2.8 淀粉糊性质测定第32页
        2.2.9 淀粉热性质测定第32页
        2.2.10 淀粉颗粒形态观察第32页
        2.2.11 淀粉红外光谱性质测定第32页
        2.2.12 淀粉结晶性测定第32-33页
        2.2.13 数据统计处理第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44页
        2.3.1 D-HMT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第33-35页
            2.3.1.1 普鲁兰酶添加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3页
            2.3.1.2 湿热处理水分含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2.3.1.3 湿热处理温度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2.3.2 D-HMT对甘薯淀粉体外消化性影响分析第35-36页
        2.3.3 D-HMT对甘薯淀粉分支链长分布影响分析第36-37页
        2.3.4 D-HMT对甘薯淀粉分子量影响分析第37页
        2.3.5 D-HMT对甘薯淀粉膨胀力和溶解度影响分析第37-38页
        2.3.6 D-HMT对甘薯淀粉糊性质影响分析第38页
        2.3.7 D-HMT对甘薯淀粉热性质影响分析第38-41页
        2.3.8 D-HMT对甘薯淀粉颗粒形态影响分析第41-42页
        2.3.9 D-HMT对甘薯淀粉红外光谱性质影响分析第42-43页
        2.3.10 D-HMT对甘薯淀粉结晶特性影响分析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多次湿热处理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及结构性质的影响第45-57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45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45页
        3.1.2 试验仪器设备第45页
    3.2 试验方法第45-47页
        3.2.1 甘薯淀粉提取第45页
        3.2.2 多次湿热处理法制备甘薯SDS第45-46页
        3.2.3 多次湿热处理法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第46页
            3.2.3.1 不同水分含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46页
            3.2.3.2 不同温度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46页
            3.2.3.3 不同湿热处理次数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46页
        3.2.4 体外消化性测定第46页
        3.2.5 膨胀力和溶解度测定第46页
        3.2.6 淀粉糊性质测定第46页
        3.2.7 淀粉热性质测定第46-47页
        3.2.8 淀粉颗粒形态观察第47页
        3.2.9 淀粉红外光谱性质测定第47页
        3.2.10 淀粉结晶性测定第47页
        3.2.11 数据统计处理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6页
        3.3.1 RHMT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第47-49页
            3.3.1.1 水分含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47页
            3.3.1.2 温度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3.3.1.3 湿热处理次数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3.3.2 RHMT对甘薯淀粉体外消化性影响的分析第49-50页
        3.3.3 RHMT对甘薯淀粉膨胀力和溶解度影响分析第50-51页
        3.3.4 RHMT对甘薯淀粉糊性质影响分析第51-52页
        3.3.5 RHMT对甘薯淀粉热性质影响分析第52页
        3.3.6 RHMT对甘薯淀粉颗粒形态影响分析第52-54页
        3.3.7 RHMT对甘薯淀粉红外光谱性质影响分析第54-55页
        3.3.8 RHMT对甘薯淀粉结晶特性影响分析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木糖醇-湿热复合处理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及结构性质的影响第57-67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57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57页
        4.1.2 试验仪器设备第57页
    4.2 试验方法第57-58页
        4.2.1 甘薯淀粉提取第57页
        4.2.2 木糖醇-湿热复合处理法制备甘薯SDS第57页
        4.2.3 木糖醇-湿热复合法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第57-58页
            4.2.3.1 不同水分含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4.2.3.2 不同温度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58页
            4.2.3.3 不同木糖醇添加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58页
        4.2.4 体外消化性测定第58页
        4.2.5 膨胀力和溶解度测定第58页
        4.2.6 淀粉糊性质测定第58页
        4.2.7 淀粉热性质测定第58页
        4.2.8 淀粉颗粒形态观察第58页
        4.2.9 淀粉红外光谱性质测定第58页
        4.2.10 淀粉结晶性测定第58页
        4.2.11 数据统计处理第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4.3.1 X-HMT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第59-60页
            4.3.1.1 水分含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59页
            4.3.1.2 温度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59-60页
            4.3.1.3 木糖醇添加量对甘薯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第60页
        4.3.2 X-HMT对甘薯淀粉体外消化性影响的分析第60-61页
        4.3.3 X-HMT对甘薯淀粉膨胀力和溶解度影响分析第61-62页
        4.3.4 X-HMT对甘薯淀粉糊性质影响分析第62-63页
        4.3.5 X-HMT对甘薯淀粉热性质影响分析第63页
        4.3.6 X-HMT对甘薯淀粉颗粒形态影响分析第63-64页
        4.3.7 X-HMT对甘薯淀粉红外光谱性质影响分析第64-65页
        4.3.8 X-HMT对甘薯淀粉结晶特性影响分析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67-68页
    5.1 结论第67页
    5.2 创新点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山花菇多糖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研究
下一篇:蛋黄酱超高压降脂、增活与杀菌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