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写词表 | 第9-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7页 |
1.1 海洋中上层鱼类资源概述 | 第13页 |
1.2 鲐鱼概述与加工技术现状 | 第13-16页 |
1.2.1 鲐鱼概述 | 第13-14页 |
1.2.2 鲐鱼加工技术的现状 | 第14-16页 |
1.3 风味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22页 |
1.3.1 滋味 | 第16-18页 |
1.3.2 挥发性风味 | 第18-20页 |
1.3.3 不同加工方式对风味的影响 | 第20-22页 |
1.4 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4.1 挥发性风味物质前处理方法 | 第22-23页 |
1.4.2 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方法 | 第23-24页 |
1.5 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5.1 立题背景 | 第24-25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鲐鱼干制过程中营养成分和滋味成分变化研究 | 第27-40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原料与制作工艺 | 第27页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2.1 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28页 |
2.2.2 脂肪酸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3 呈味核苷酸的测定 | 第29页 |
2.2.4 有机酸的测定 | 第29页 |
2.2.5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6 滋味活性值 | 第30页 |
2.2.7 味精当量 | 第30页 |
2.2.8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2.3.1 鲐鱼干制过程中基本营养成分的变化 | 第31页 |
2.3.2 鲐鱼干制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 | 第31-34页 |
2.3.3 鲐鱼干制过程中滋味成分的变化 | 第34-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鲐鱼干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 第40-63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3.1.1 原料与制作工艺 | 第40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3.2.1 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 | 第41页 |
3.2.2 内标物(Internal Standard,IS)的优化 | 第41-42页 |
3.2.3 GC-MS条件 | 第42页 |
3.2.4 定性分析 | 第42页 |
3.2.5 定量分析 | 第42页 |
3.2.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61页 |
3.3.1 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 | 第43-48页 |
3.3.2 内标物用量优化 | 第48-50页 |
3.3.3 鲐鱼干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鉴定与分析 | 第5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鲐鱼干制过程中特征风味活性物质的研究 | 第63-69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63页 |
4.1.1 原料与处理方法 | 第63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4.2.1 固相微萃取条件 | 第63页 |
4.2.2 内标物配制 | 第63页 |
4.2.3 GC-MS条件 | 第63-64页 |
4.2.4 定性方法 | 第64页 |
4.2.5 定量方法 | 第64页 |
4.2.6 OAV的计算公式 | 第64页 |
4.2.7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4.3.1 鲐鱼各样品风味活性物质分析 | 第64-66页 |
4.3.2 鲐鱼干制过程中风味活性物质PCA分析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