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性质形容词偏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一)从汉语本体角度对性质形容词进行的研究 | 第8-9页 |
(二)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性质形容词进行的研究 | 第9-10页 |
三、本文的基础理论 | 第10-12页 |
(一)对比分析理论 | 第10-11页 |
(二)偏误分析理论 | 第11页 |
(三)中介语理论 | 第11-12页 |
四、研究范围 | 第12页 |
五、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性质形容词的本体研究 | 第13-20页 |
第一节 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区别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性质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 第16-20页 |
一、性质形容词的判定 | 第16-17页 |
二、性质形容词作定语 | 第17-18页 |
三、性质形容词作谓语 | 第18-19页 |
四、性质形容词作状语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性质形容词的偏误类型 | 第20-46页 |
第一节 显性偏误 | 第21-42页 |
一、同义形容词的误代 | 第21-33页 |
二、与其它词类混用 | 第33-38页 |
三、搭配不当 | 第38-40页 |
四、多余 | 第40-41页 |
五、残缺 | 第41-42页 |
六、其它 | 第42页 |
第二节 隐性偏误 | 第42-46页 |
一、语义偏误 | 第42-43页 |
二、语用偏误 | 第43-46页 |
第三章 性质形容词的偏误成因分析 | 第46-53页 |
第一节 母语的负迁移 | 第46-48页 |
一、以英语为母语的负迁移 | 第46-47页 |
二、以日语、韩语为母语的负迁移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 第48-50页 |
一、“好、少”等正负向形容词的泛化 | 第49页 |
二、近义性质形容词的泛化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教学过程中引发的偏误 | 第50-51页 |
一、性质形容词自身原因 | 第50-51页 |
二、教材释义不清 | 第51页 |
三、教师讲解失误 | 第51页 |
第四节 其它原因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性质形容词的教学建议 | 第53-58页 |
第一节 性质形容词教学讲解建议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性质形容词练习建议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847个性质形容词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