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后冷激处理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果蔬冷激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冷激处理保鲜品质研究 | 第12-14页 |
1.2.2 果蔬冷激处理系统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冷激处理传热过程研究 | 第15页 |
1.2.4 果蔬贮藏品质定量评价 | 第15-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方法及试验手段 | 第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果蔬冷激处理传热模型与传热特性研究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柱状果蔬分层传热模型 | 第20-22页 |
2.2.1 传热模型假设 | 第20页 |
2.2.2 柱状果蔬分层物理模型 | 第20-21页 |
2.2.3 柱状果蔬分层数学传热模型 | 第21-22页 |
2.2.4 模型参数确定 | 第22页 |
2.3 柱状果蔬分层传热模型求解 | 第22-26页 |
2.3.1 物理模型网格划分 | 第22-23页 |
2.3.2 传热微分方程离散 | 第23-24页 |
2.3.3 模型精度验证试验 | 第24-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2.4.1 传热模型精度 | 第26-27页 |
2.4.2 冷激处理过程果蔬组织温度场变化 | 第27-28页 |
2.4.3 处理介质流速对冷激处理过程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4 果蔬物料尺寸对冷激处理过程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5 果蔬物性差异对冷激过程的影响 | 第30页 |
2.5 结论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不同强度冷激处理果蔬传热特性与贮藏品质 | 第32-48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3.2.2 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3.2.3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3.2.4 品质指标测定 | 第34-37页 |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7页 |
3.3 结果 | 第37-44页 |
3.3.1 冷激黄瓜生理活性及贮藏品质 | 第37-43页 |
3.3.2 黄瓜冷激处理的生物传热分析 | 第43-44页 |
3.4 讨论 | 第44-47页 |
3.4.1 冷激处理对黄瓜生理活动的机理影响 | 第44-46页 |
3.4.2 冷激处理温度对生理活动的不同影响 | 第46页 |
3.4.3 冷激处理时间对生理活动的不同影响 | 第46-47页 |
3.5 结论 | 第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冷激处理提高果蔬抗冷性的机理研究 | 第48-58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4.2.1 试验材料与方案 | 第48-49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4.2.3 品质指标测定 | 第49-50页 |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4.3.1 低温贮藏黄瓜失重率变化 | 第50页 |
4.3.2 低温贮藏黄瓜颜色变化 | 第50-51页 |
4.3.3 低温贮藏黄瓜POD活性 | 第51页 |
4.3.4 低温贮藏黄瓜SOD活性 | 第51-52页 |
4.3.5 低温贮藏黄瓜CAT活性 | 第52-53页 |
4.3.6 低温贮藏黄瓜MDA含量 | 第53-54页 |
4.3.7 低温贮藏黄瓜冷害指数 | 第54页 |
4.3.8 低温贮藏黄瓜呼吸强度 | 第54-55页 |
4.4 讨论 | 第55-56页 |
4.5 结论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果蔬贮藏品质评价与冷激处理强度表征 | 第58-70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保鲜品质评价方法数学模型 | 第58-62页 |
5.2.1 果蔬贮藏品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8-59页 |
5.2.2 矩阵评价参数确定 | 第59-60页 |
5.2.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60-61页 |
5.2.4 评价结果计算 | 第61-62页 |
5.3 冷激处理黄瓜综合保鲜效果评价 | 第62-65页 |
5.3.1 冷激处理方法及结果 | 第62页 |
5.3.2 综合保鲜品质评价 | 第62-65页 |
5.4 冷激处理强度表征及保鲜品质预测 | 第65-67页 |
5.4.1 冷激处理果蔬状态变化 | 第65-66页 |
5.4.2 冷激处理强度表征及保鲜品质预测 | 第66-67页 |
5.5 讨论 | 第67-68页 |
5.6 结论 | 第68-6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果蔬冷激处理系统理论与试验研究 | 第70-91页 |
6.1 引言 | 第70页 |
6.2 果蔬冷激处理专用系统 | 第70-74页 |
6.2.1 冷激处理温度及介质 | 第70-71页 |
6.2.2 果蔬冷激处理系统硬件 | 第71-74页 |
6.3 果蔬冷激处理系统运行模式 | 第74-77页 |
6.3.1 果蔬冷激处理运行模式 | 第74-76页 |
6.3.2 除冰堵运行模式 | 第76-77页 |
6.4 果蔬冷激系统冷量分配及评价指标 | 第77-79页 |
6.4.1 果蔬冷激处理系统冷量分配 | 第77页 |
6.4.2 果蔬冷激处理系统性能指标 | 第77-78页 |
6.4.3 冷激处理过程特性参数 | 第78-79页 |
6.5 果蔬冷激处理系统试验研究 | 第79-89页 |
6.5.1 运行参数设定 | 第79页 |
6.5.2 各冷激处理模式降温过程试验研究 | 第79-83页 |
6.5.3 各冷激模式维温过程试验研究 | 第83-86页 |
6.5.4 除冰堵模式试验研究 | 第86-88页 |
6.5.5 果蔬冷激处理系统运行特性 | 第88-89页 |
6.6 结论 | 第89-90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1-94页 |
7.1 结论 | 第91-92页 |
7.2 本文主要创新 | 第92-93页 |
7.3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