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电影、电视、广播音乐论文

陈可辛电影配乐风格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绪论第9-18页
    一、研究缘起第9-16页
        (一)关于90年代香港电影行业转型状态的相关研究第10-12页
        (二)关于陈可辛作品及其风格的研究第12-13页
        (三)关于电影音乐、配乐的研究第13-16页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研究意义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页
    三、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一)研究目的第17页
        (二)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港影”北上与陈可辛电影第18-24页
    一、转型与迁徙时期的叹咏第18页
    二、合拍滥觞与改良话语第18-19页
    三、八十年代中页的合作活跃期第19页
    四、港陆两岸电影发展危机,合作低谷第19页
    五、后回归转型时期第19-21页
    六、北上先锋”陈可辛第21-24页
第三章、陈可辛与他的电影音乐世界第24-39页
    一、陈可辛导演与其电影音乐的相对关系第24-26页
    二、漂泊情节与音乐主题的确立—《双城故事》(1991)第26-28页
    三、惯用乐者身份的构建《金枝玉叶 1、2》(1994)第28-30页
    四、在回归主题中蕴藏的集体挽歌《甜蜜蜜》(1996)第30-35页
    五、类型新尝试,惊悚音响的缔造——《三更.回家》2002第35-39页
        (一)单调浮图里的暗喻回音第36-37页
        (二)充满人情味的“幻听”第37-39页
第四章、投音问路,北上初探第39-59页
    一、个人转型时期的里程碑作品——《如果.爱》第39-40页
    二、国际化视野下的歌舞类型尝试第40-43页
    三、《如果.爱》——非主流歌舞要素与结构第43-44页
    四、内地化倾向中的流行音乐叙事第44-46页
    五、《如果.爱》音乐叙事技法探究第46-59页
        (一)更简敛的影音构成第46-47页
        (二)主题音乐与使用技巧第47-59页
第五章、大陆时期:新“陈式”配乐风格生成第59-75页
    一、中西合璧的音乐配器————《投名状》2007第59-63页
        (一)电影音画基调第59页
        (二)“管弦协奏乐”里的中式配器第59-62页
        (三)西洋乐器组里的中国旋律————《四千甲胄》第62-63页
    二、新武侠片里的反传统配乐——《武侠》2011第63-70页
        (一)新武侠与新音乐第63-65页
        (二)失真音响与MIDI乐器第65-67页
        (三)管弦配器与电子乐器的交叉使用——第67-70页
    三、旧歌韵律与共同记忆——————《中国合伙人》2011第70-71页
    四、无招胜有招,声画留白之美——《亲爱的》2014第71-75页
        (一)现实题材与技艺克制第71-72页
        (二)虚实镜像中的影音留白第72-73页
        (三)单调颂唱里的情绪代言第73-75页
结语第75-76页
重要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1第80-81页
附录2第81-85页
附录3第85-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及获奖记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照明光源新产品D5S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麦当劳公司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