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式—语块”的“连”字句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1. 认知语言学 | 第11页 |
2. 构式语法理论 | 第11-12页 |
3. 语块理论 | 第12页 |
4. 理想化认知模型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 第12页 |
2.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3. 语料库研究法 | 第12-13页 |
(五)语料来源 | 第13页 |
(六)相关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一 “连”字句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一)“连”字句本体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 基于结构主义的“连”字句本体研究 | 第14-15页 |
2. 基于生成语法的“连”字句本体研究 | 第15页 |
3. 基于认知功能的“连”字句本体研究 | 第15-17页 |
(二)“连”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三)小结 | 第18-19页 |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连”字句 | 第19-22页 |
(一)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对“连”字句的处理 | 第19-20页 |
(二)教材中对“连”字句的处理 | 第20-21页 |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连”字句的处理 | 第21页 |
(四)小结 | 第21-22页 |
三 基于“构式-语块”的“连”字句分析 | 第22-38页 |
(一)关于“构式-语块”分析法 | 第22-23页 |
(二)“连”字句的构式义 | 第23-27页 |
(三)关于“连...都/也...”性质的讨论 | 第27-28页 |
(四)“连”字句的再分类 | 第28-29页 |
(五)基于“构式-语块”的类推比较构式分析 | 第29-32页 |
(六)基于“构式-语块”的反规则构式分析 | 第32-34页 |
(七)基于“构式-语块”的衬托构式分析 | 第34-36页 |
(八)关于“连”字句原型性的分析 | 第36-37页 |
(九)小结 | 第37-38页 |
四 基于“构式-语块”的“连”字句教学设计 | 第38-47页 |
(一)关于“构式-语块”教学法 | 第38页 |
(二)类推比较构式的教学设计 | 第38-42页 |
(三)反规则构式的教学设计 | 第42-43页 |
(四)衬托构式的教学设计 | 第43-45页 |
(五)小结 | 第45-47页 |
五 结语 | 第47-48页 |
(一)本文的结论 | 第47页 |
(二)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