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小枣多肽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枣的简介 | 第11-12页 |
·枣的营养价值 | 第11页 |
·金丝小枣的开发及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生物活性肽 | 第12-13页 |
·生物活性肽的概述 | 第12页 |
·生物活性肽的作用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3-15页 |
·立题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复合酶制备枣多肽的研究 | 第15-25页 |
·验材料与设备 | 第15-16页 |
·实验原料 | 第15页 |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多糖的测定 | 第16页 |
·蛋白质的测定 | 第16页 |
·多肽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水解度的测定 | 第16页 |
·效益指数 | 第16页 |
·苦味评价方法 | 第16页 |
·枣多肽的制备工艺 | 第16-17页 |
·实验要点 | 第17页 |
·枣多肽的制备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工具酶的选择 | 第19页 |
·最佳加酶量的选择 | 第19-20页 |
·最佳复合酶配比的选择 | 第20-21页 |
·最佳温度的选择 | 第21页 |
·最佳底物浓度选择 | 第21-22页 |
·最佳 pH 的选择 | 第22页 |
·最佳酶解时间的选择 | 第22-23页 |
·复合酶(木瓜蛋白酶与植物蛋白酶)酶解条件的优化 | 第23-24页 |
·验证及空白试验 | 第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枣多肽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25-30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5页 |
·材料 | 第2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装柱 | 第25页 |
·测定样品分子量分布 | 第25-26页 |
·层析峰面积的计算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木瓜蛋白酶的水解产物分子量分布 | 第27页 |
·植物蛋白酶水解产物分子量的分布 | 第27-28页 |
·复合酶解产物分子量的分布 | 第28页 |
·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分子筛层析结果的比较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枣多肽的分级分离及理化性质 | 第30-4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0-31页 |
·材料 | 第30页 |
·主要设备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枣多肽溶液 | 第31页 |
·纳滤条件的研究 | 第31-32页 |
·金丝小枣多肽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纳滤工艺的影响 | 第33-36页 |
·金丝小枣多肽的理化性质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5章 枣多肽的抗氧化及降胆固醇作用 | 第40-51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0-41页 |
·材料与药品 | 第40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5页 |
·枣多肽的体内抗氧化性 | 第41-42页 |
·枣多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 第42-44页 |
·枣多肽的降胆固醇活性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枣多肽体内抗氧化性结果 | 第45-47页 |
·枣多肽的体内抗氧化性结果 | 第47-49页 |
·枣多肽对胆固醇抑制的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