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丝小枣枣泥中制备金丝小枣酵素工艺的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红枣资源的概述 | 第12页 |
·枣果加工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传统的加工方法 | 第12-13页 |
·蜜饯枣脯类加工 | 第13页 |
·枣饮料的加工 | 第13-14页 |
·枣果的研究开发 | 第14-15页 |
·红枣的营养价值 | 第15页 |
·主要的营养成分 | 第15页 |
·功能性成分 | 第15页 |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金丝小枣酵素概述 | 第15-16页 |
·立题依据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复合酶酶解枣泥制备酶解液的研究 | 第18-40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枣泥基础原料的测定 | 第19-20页 |
·酶解率的测定 | 第20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半纤维素酶酶解枣泥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纤维素酶酶解枣泥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最佳酶解条件的确定 | 第22页 |
·酸解试验 | 第22页 |
·空白及验证试验 | 第22-23页 |
·酶解液成分分析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9页 |
·枣泥的主要成分的测定结果 | 第23页 |
·半纤维素酶酶解枣泥的影响因素 | 第23-29页 |
·纤维素酶酶解枣泥的影响因素 | 第29-34页 |
·最佳酶解条件的确定 | 第34-36页 |
·酸解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空白及验证试验 | 第37-38页 |
·高效液相色谱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酶解液发酵的研究 | 第40-54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乳酸菌发酵 | 第41-43页 |
·酵母菌的发酵 | 第43-45页 |
·复合发酵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乳酸菌发酵的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酵母菌发酵 | 第49-53页 |
·复合发酵 | 第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4章 金丝小枣枣泥发酵液喷雾干燥的研究 | 第54-66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55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5-56页 |
·料液的准备 | 第55页 |
·喷雾干燥 | 第55-56页 |
·金丝小枣枣泥酵素粉的性质测定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5页 |
·助干剂的选择 | 第56-57页 |
·发酵液中固形物与助干剂的配比 | 第57-58页 |
·进料流量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 第58-59页 |
·料液的固形物含量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 第59-61页 |
·进口温度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 第61-63页 |
·进料温度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 第63-64页 |
·喷雾干燥最佳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