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可食性膜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涂膜保鲜机理 | 第9页 |
·可食用膜的种类 | 第9-10页 |
·可食性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第10页 |
·可食性膜的发展趋势 | 第10页 |
·壳聚糖可食性膜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壳聚糖的理化特性 | 第11页 |
·壳聚糖的成膜特性 | 第11-12页 |
·壳聚糖保鲜果实的机理 | 第12页 |
·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辣椒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辣椒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 | 第15-16页 |
·影响辣椒贮藏的因素 | 第16页 |
·保鲜方法 | 第16-18页 |
·果实成熟衰老中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18-19页 |
·细胞壁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18页 |
·果肉细胞间隙的变化 | 第18页 |
·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材料 | 第20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主要试验药品 | 第2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22页 |
·不同温度贮藏试验 | 第20页 |
·壳聚糖浓度对采后生理的影响以及壳聚糖涂膜配方的优化 | 第20-21页 |
·辣椒果皮结构的研究 | 第21-22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2-26页 |
·辣椒适宜贮藏温度及其采后生理研究; | 第22-23页 |
·壳聚糖浓度对采后生理的影响壳聚糖涂膜配方的优化; | 第23-26页 |
·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6页 |
·不同温度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不同贮藏温度下辣椒呼吸速率和失重率的变化 | 第27-28页 |
·不同贮藏温度下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的变化 | 第28-29页 |
·不同贮藏温度下辣椒叶绿素和Vc 的变化 | 第29-30页 |
·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害指数和腐烂指数的变化 | 第30-31页 |
·壳聚糖涂膜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 | 第31-39页 |
·不同壳聚糖涂膜处理辣椒呼吸强度的变化 | 第31-32页 |
·不同壳聚糖涂膜处理辣椒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 | 第32-33页 |
·不同壳聚糖涂膜处理辣椒总糖含量变化 | 第33页 |
·不同壳聚糖涂膜处理辣椒果实Vc 含量的变化 | 第33-34页 |
·不同壳聚糖涂膜处理辣椒总酸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不同壳聚糖涂膜处理辣椒失重率变化 | 第35页 |
·不同壳聚糖涂膜处理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不同壳聚糖涂膜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6页 |
·不同壳聚糖处理辣椒保护酶活性变化 | 第36-38页 |
·不同配方壳聚糖涂膜对辣椒果实采后腐烂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壳聚糖涂膜的优化及最佳配方的确定 | 第39-41页 |
·各因素对辣椒内部综合品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壳聚糖涂膜保鲜技术最佳配方的确定 | 第40-41页 |
·壳聚糖处理对辣椒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41-46页 |
·第一次取样处理果与对照果超微结构比较(贮藏10 天) | 第41-42页 |
·第二次取样处理果与对照果超微结构比较(贮藏25 天) | 第42页 |
·第三次取样处理果与对照果超微结构比较(贮藏40 天) | 第42-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不同温度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 | 第46页 |
·壳聚糖涂膜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 | 第46-48页 |
·辣椒果实贮藏中衰老过程与其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 | 第48-5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0页 |
·创新点 | 第50页 |
·后续研究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