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各种酒及其制造论文--黄酒、清酒论文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特性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1页
    1.1 黄酒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黄酒的起源第13页
        1.1.2 黄酒的营养价值及功效第13页
        1.1.3 黄酒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1.4 黄酒行业展望第14-15页
    1.2 板栗简介第15-17页
        1.2.1 板栗概况第15页
        1.2.2 板栗的营养价值与功效第15-16页
        1.2.3 板栗加工产业现状第16-17页
    1.3 红曲简介第17-19页
        1.3.1 红曲霉简介第17-18页
        1.3.2 红曲的简介及其生物活性特效第18页
        1.3.3 红曲的应用第18-19页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19-20页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红曲米的制备工艺研究第21-26页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1页
        2.1.1 材料第21页
        2.1.2 试剂第21页
        2.1.3 仪器第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24页
        2.2.1 红曲霉菌株的活化与筛选第21页
        2.2.2 培养基的配置第21-22页
        2.2.3 制备培养种曲第22页
        2.2.4 红曲米的制备第22-23页
        2.2.5 不同糖化时间对红曲糖化能力的测定第23页
        2.2.6 不同pH条件下对红曲米的糖化能力的影响第23页
        2.2.7 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3-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25页
        2.3.1 不同糖化时间的红曲对发酵前醪糟品质的影响第24-25页
        2.3.2 不同pH值处理红曲对发酵前醪糟品质的影响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红曲板栗黄酒的酿造工艺研究及优化第26-39页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6页
        3.1.1 材料第26页
        3.1.2 试剂第26页
        3.1.3 仪器第26页
    3.2 试验方法第26-30页
        3.2.1 红曲板栗黄酒的原材料用米的选择第26页
        3.2.2 红曲板栗黄酒的酿造工艺流程第26-27页
        3.2.3 酒精含量的测定第27页
        3.2.4 糖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3.2.5 发酵温度对红曲板栗黄酒主发酵的影响第28页
        3.2.6 红曲米添加量对成品酒酒精度的影响第28页
        3.2.7 红曲板栗黄酒的单因素实验第28页
        3.2.8 红曲板栗黄酒的正交实验第28-29页
        3.2.9 感官测评第29-3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0-38页
        3.3.1 发酵环境温度和坛内品温变化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第30-31页
        3.3.2 单因素试验结果第31-35页
        3.3.3 正交试验结果第35-36页
        3.3.4 感官测评结果第36-37页
        3.3.5 验证试验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红曲板栗黄酒物化性质的研究第39-52页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9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39页
        4.1.2 仪器第39页
    4.2 检测项目第39-43页
        4.2.1 糖含量的测定第39页
        4.2.2 色价的测定第39页
        4.2.3 酒精含量的测定第39页
        4.2.4 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第39-40页
        4.2.5 红曲板栗黄酒中非糖固形物含量的测定第40页
        4.2.6 红曲板栗黄酒稳定性的检测第40-41页
        4.2.7 红曲板栗黄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第41页
        4.2.8 红曲板栗黄酒醪液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第41-42页
        4.2.9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与普通红曲黄酒的电子舌感官测定第42-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50页
        4.3.1 发酵过程中总糖和酒精度含量的变化第43-44页
        4.3.2 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第44-45页
        4.3.3 验证试验理化指标第45-46页
        4.3.4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与普通红曲黄酒理化指标的比较研究第46页
        4.3.5 卫生指标第46页
        4.3.6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稳定性研究第46-47页
        4.3.7 红曲板栗黄酒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能力第47-48页
        4.3.8 红曲板栗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分析第48-50页
        4.3.9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与普通红曲黄酒的电子舌味觉口感分析比较第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结论第52页
    5.2 讨论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柠檬酸改性豌豆淀粉的研究
下一篇:五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