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缘由及目的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描写性工作 | 第10-11页 |
1.2.2 解释性工作 | 第11-12页 |
1.2.3 应用性工作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声调研究与调域参照点 | 第15-24页 |
2.1 声调研究 | 第15-17页 |
2.2 作为系统要素的声调 | 第17-18页 |
2.3 范畴理论的发展 | 第18-19页 |
2.4 作为范畴的声调 | 第19-21页 |
2.5 关键点与调域参照点 | 第21-22页 |
2.6 调域参照点的两个含义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范畴研究(上):调域参照点的单一声调实验研究 | 第24-37页 |
3.1 汉语单元音韵母阴平调产出实验 | 第24-28页 |
3.1.1 实验选择理由 | 第24页 |
3.1.2 实验相关说明 | 第24-25页 |
3.1.3 实验数据结果 | 第25-28页 |
3.2 印尼语单元音A、I、U发音实验 | 第28-31页 |
3.2.1 实验选择理由 | 第28页 |
3.2.2 实验相关说明 | 第28-29页 |
3.2.3 实验数据结果 | 第29-31页 |
3.3 汉语单元音韵母四声调发音实验 | 第31-37页 |
3.3.1 实验选择理由 | 第31页 |
3.3.2 实验相关说明 | 第31页 |
3.3.3 实验数据结果 | 第31-35页 |
3.3.4 归一化处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范畴研究(下):调域参照点的声调系联实验研究 | 第37-55页 |
4.1 汉语高频音节形式四声调发音实验 | 第37-43页 |
4.1.1 实验选择理由 | 第37页 |
4.1.2 实验相关说明 | 第37-38页 |
4.1.3 实验数据结果 | 第38-42页 |
4.1.4 归一化处理与分析 | 第42-43页 |
4.2 汉语高、中频音节形式缺省声调发音实验 | 第43-49页 |
4.2.1 实验选择理由 | 第43页 |
4.2.2 实验相关说明 | 第43-44页 |
4.2.3 实验数据结果 | 第44-47页 |
4.2.4 归一化处理与分析 | 第47-49页 |
4.3 汉语中频音节形式随机发音实验 | 第49-55页 |
4.3.1 实验选择理由 | 第49页 |
4.3.2 实验相关说明 | 第49-50页 |
4.3.3 实验数据结果 | 第50-53页 |
4.3.4 归一化处理与分析 | 第53-55页 |
第五章 余论 | 第55-6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5.2 研究补充 | 第55-58页 |
5.2.1 影响声调习得的外部因素与语言类型 | 第55-57页 |
5.2.2 语言背景对发音人发音策略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 研究缺陷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