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4页 |
1.4 语料库的选择和使用 | 第14-16页 |
2. “X(的)结果”中“X”表因的入句分析 | 第16-48页 |
2.1 “X的结果”中定语“X”的表因性分析 | 第16-36页 |
2.1.1 X的实体类型 | 第16-28页 |
2.1.2 “X的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28-36页 |
2.2 “X结果”中定语“X”的表因性分析 | 第36-38页 |
2.2.1 X的实体类型 | 第36-37页 |
2.2.2 “X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37-38页 |
2.3 “X(的)结果”带因标的格式分析 | 第38-45页 |
2.3.1 “X的结果”带因标的格式分析 | 第38-45页 |
2.3.2 “X结果”带因标的格式分析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3. “X(的)结果”中“X”表果的入句分析 | 第48-55页 |
3.1 “X的结果”中定语“X”的表果性分析 | 第48-51页 |
3.1.1 X的实体类型 | 第48-50页 |
3.1.2 “X的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50-51页 |
3.2 “X结果”中定语“X”的表果性分析 | 第51-53页 |
3.2.1 实体类型 | 第52页 |
3.2.2 “X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52-53页 |
3.3 “X(的)结果”带果标的格式分析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X(的)结果”中“X”表非因非果的入句分析 | 第55-66页 |
4.1 “X的结果”中定语“X”表非因非果性分析 | 第55-59页 |
4.1.1 X的实体类型 | 第55-58页 |
4.1.2 “X的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58-59页 |
4.2 “X结果”中定语“X”表非因非果性分析 | 第59-64页 |
4.2.1 X的实体类型 | 第59-63页 |
4.2.2 “X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X(的)结果”中“X”包含因/果和非因非果的入句分析 | 第66-69页 |
5.1 定语“X”包含因和非因非果 | 第66-67页 |
5.1.1 “X”的实体类型 | 第66页 |
5.1.2 “X(的)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66-67页 |
5.2 定语“X”包含果和非因非果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X(的)结果”中“X”表因表果的判断依据 | 第69-76页 |
6.1 “X的结果”中“X”表因或表果的判断依据 | 第69-73页 |
6.1.1 “X的结果”中包含和附加因标和果标 | 第69页 |
6.1.2 “X的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69-70页 |
6.1.3 特定句式 | 第70-72页 |
6.1.4 “X的结果”出现的上下文 | 第72-73页 |
6.2 “X结果”中“X”表因或表果的判断依据 | 第73-74页 |
6.2.1 “X结果”中包含和附加因标和果标 | 第73-74页 |
6.2.2 “X结果”的句法功能 | 第74页 |
6.2.3 “X结果”出现的上下文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7. 无定式“结果”入句分析 | 第76-82页 |
7.1 “结果”做主语 | 第76-80页 |
7.2 “结果”做宾语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8. 留学生中名词“结果”的偏误分析 | 第82-91页 |
8.1 偏误类型 | 第82-88页 |
8.1.1 留学生名词“结果”的使用情况 | 第82-84页 |
8.1.2 留学生名词“结果”的偏误类型 | 第84-88页 |
8.2 偏误归因 | 第88-89页 |
8.2.1 留学生名词“结果”的偏误归因 | 第88-89页 |
8.2.2 留学生名词“结果”的偏误评价 | 第89页 |
8.3 教学策略 | 第89-91页 |
8.3.1 教师教学 | 第89-90页 |
8.3.2 教材使用 | 第90页 |
8.3.3 课堂教法 | 第90-91页 |
9. 名词“结果”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第91-96页 |
9.1 “X的结果”句中“X”表示原因时单句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第91-93页 |
9.2 “X的结果”句中“X”表示原因时复句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第93-96页 |
结语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