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 自尊 | 第14-16页 |
1.1 自尊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2 自尊的测量 | 第14-15页 |
1.3 自尊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 攻击性行为 | 第16-20页 |
2.1 攻击性行为概念界定与分类 | 第16-17页 |
2.2 攻击的理论 | 第17-19页 |
2.3 攻击性行为的测量 | 第19页 |
2.4 攻击性行为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3 自我增强 | 第20-25页 |
3.1 自我增强概念界定与表现 | 第20-22页 |
3.2 自我增强的理论基础与测量 | 第22-24页 |
3.3 自我增强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4 自尊、攻击性行为、自我增强之间的研究 | 第25-28页 |
4.1 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5-26页 |
4.2 自尊与自我增强的关系研究 | 第26-27页 |
4.3 攻击性行为与自我增强的关系研究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第28-30页 |
1 问题提出 | 第28-29页 |
2 研究内容和假设 | 第29页 |
3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30-5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2.1 被试 | 第30-31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2.3 研究程序 | 第32页 |
2.4 正态性检验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32页 |
2.5 数据分析策略 | 第3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2-47页 |
3.1 中职生自尊、攻击性行为和自我增强的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3.2 中职生自尊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 第37页 |
3.3 中职生攻击性行为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 第37-40页 |
3.4 中职生自我增强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3.5 中职生自尊和攻击性行为:自我增强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2-47页 |
4 讨论 | 第47-54页 |
4.1 中职生攻击性行为、自尊和自我增强的现状 | 第47-48页 |
4.2 中职生攻击性行为、自尊和自我增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48-50页 |
4.3 中职生自尊和攻击性行为:自我增强的中介作用 | 第50-54页 |
第四部分 教育对策 | 第54-58页 |
1 提升自我接纳,减少自责心理 | 第54-55页 |
2 保持适度的积极错觉 | 第55页 |
3 正确认识攻击性行为,冷静处理问题情境 | 第55-56页 |
4 选择合理的发泄方式 | 第56-58页 |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58-60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2 研究不足 | 第58-59页 |
3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