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8-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9-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2、实践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22页 |
(一)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 第11-15页 |
1、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2、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 第12-13页 |
3、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3-14页 |
4、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二) 自我和谐的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1、自我和谐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2、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16-17页 |
(三) 社会支持的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1、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18-20页 |
(四) 自我和谐、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20页 |
(五) 以往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0-22页 |
三、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2-2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二)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 量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研究被试 | 第23页 |
2、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二) 个案研究方法 | 第24页 |
(三) 数据统计处理 | 第24-25页 |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5-54页 |
(一) 量的研究结果 | 第25-42页 |
1、被试总体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2、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 第26-33页 |
3、农村初中生自我和谐状况 | 第33-34页 |
4、农村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 | 第34-35页 |
5、农村初中生自我和谐、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35-42页 |
(1) 农村初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35-36页 |
(2) 农村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 第36页 |
(3) 农村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36-37页 |
(4) 农村初中生自我和谐、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 第37-39页 |
(5) 影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 第39-42页 |
(二) 个案研究结果 | 第42-54页 |
1、案主一般资料 | 第43页 |
2、个人主诉和他人反映 | 第43-44页 |
3、评估与诊断 | 第44-45页 |
4、成因分析 | 第45页 |
5、辅导目标与方案的制定 | 第45-46页 |
6、干预过程 | 第46-53页 |
7、效果和评估 | 第53-54页 |
六、讨论与建议 | 第54-70页 |
(一) 讨论 | 第54-61页 |
1、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讨论 | 第54-58页 |
2、农村初中生自我和谐的研究结果讨论 | 第58页 |
3、农村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讨论 | 第58-59页 |
4、农村初中生自我和谐、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讨论 | 第59-60页 |
5、个案研究结果讨论 | 第60-61页 |
(二) 建议 | 第61-69页 |
1、三管齐下,促进自我和谐发展 | 第62-64页 |
(1)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协调自我与经验不和谐 | 第62-63页 |
(2) 自觉理智地调控自我,不断增强自我灵活性 | 第63-64页 |
(3) 积极科学地完善自我,努力追求自我实现 | 第64页 |
2、多方合力,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 第64-68页 |
(1) 家庭关爱,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 | 第64-65页 |
(2) 学校重视,培养主动的交流能力 | 第65-66页 |
(3) 社会关注,营造良好的支持氛围 | 第66-67页 |
(4) 自我调整,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 第67-68页 |
3、统筹兼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 第68-69页 |
(1) 有的放矢,缓解阳性因子症状 | 第68页 |
(2) 重点排查,关注心理弱势群体 | 第68-69页 |
(三)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69-70页 |
七、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一) 中文部分 | 第71-76页 |
(二) 英文部分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