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程》之《幸福的感觉》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幸福的感觉》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教材与课型分析 | 第13-14页 |
一、教材分析 | 第13-14页 |
二、课型分析 | 第14页 |
第二节 教学对象、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分析 | 第14-15页 |
一、教学对象的分析 | 第14页 |
二、教学任务的分析 | 第14-15页 |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 | 第15页 |
第三节 教学原则分析 | 第15-18页 |
一、精讲多练的原则 | 第16页 |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原则 | 第16-17页 |
三、重视重现率的原则 | 第17页 |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则 | 第17页 |
五、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 第17-18页 |
第四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辅助手段的利用 | 第18-19页 |
一、词语部分的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利用 | 第18-19页 |
二、课文部分的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利用 | 第19页 |
第五节 教学中的重、难点与课时安排 | 第19-21页 |
一、教学重点 | 第19-20页 |
二、教学难点 | 第20页 |
三、课时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幸福的感觉》具体教学设计 | 第21-62页 |
第一节 词语的教学设计 | 第21-40页 |
一、组织教学 | 第21页 |
二、复习检查 | 第21-22页 |
三、讲练生词 | 第22-39页 |
四、巩固生词 | 第39页 |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课文的教学设计 | 第40-51页 |
一、组织教学 | 第40页 |
二、复习检查 | 第40-41页 |
三、教学导入 | 第41-46页 |
四、学习课文 | 第46-49页 |
五、朗读课文 | 第49-50页 |
六、组织学生发言 | 第50页 |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习题的教学设计 | 第51-62页 |
一、组织教学 | 第51页 |
二、复习检查 | 第51-52页 |
三、教师补充讲解3——9题 | 第52-61页 |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 第61-62页 |
第三章 教学后记 | 第62-68页 |
第一节 本设计的创新之处 | 第62-66页 |
一、词语的讲解生动、多彩 | 第62页 |
二、课文的导入精彩、有趣 | 第62页 |
三、课文的讲解方法较为新奇 | 第62-63页 |
四、教学的模式注重互动 | 第63页 |
五、语言的运用亲切、自然、清晰 | 第63页 |
六、板书的设计清晰美观、重点突出 | 第63-65页 |
七、讲练结合,注重交际性和实用性 | 第65页 |
八、学生之间互相纠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 第65页 |
九、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 第65-66页 |
十、课外活动较为丰富 | 第66页 |
第二节 本设计的不足之处 | 第66-68页 |
一、自身的修养尚且不足 | 第66页 |
二、语言的运用略显平淡 | 第66页 |
三、设计内容尚欠全面 | 第66-67页 |
四、未能应用于正式的教学实践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