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博雅汉语》交际文化项目编排分析和教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第8页 |
2. 精读教材中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 第8-9页 |
3. 中高级阶段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二) 研究对象和目的 | 第10-1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 对文化教学内容的探讨 | 第12页 |
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法的主要观点 | 第12-13页 |
3. 对外汉语教材中交际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4. 中高级精读教材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5. 本文研究的视角及亮点 | 第14-15页 |
一、 “交际文化”的界定 | 第15-23页 |
(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定位 | 第15-16页 |
(二) 交际文化的定义 | 第16-17页 |
(三) 交际文化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1. 增强学习者语用能力 | 第17-18页 |
2. 增强对中国文化、人情的认知能力 | 第18页 |
3. 增强在中国生活的适应能力 | 第18-19页 |
(四) 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文化”项目的分类 | 第19-23页 |
1. 对已有交际文化项目的分类 | 第19-21页 |
2. 本文对交际文化项目的分类 | 第21-23页 |
二、 中高级《博雅汉语》交际文化项目编排的统计 | 第23-25页 |
(一) 教材中交际文化项目的选择及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二) 教材中交际文化项目编排的统计 | 第24-25页 |
1. 中级《博雅汉语》中交际文化项目编排的统计 | 第24页 |
2. 高级《博雅汉语》中交际文化项目编排的统计 | 第24-25页 |
三、 教材中交际文化项目编排的分析 | 第25-36页 |
(一) 教材中交际文化项目的导入方式 | 第25-28页 |
1. 通过主(副)课文直接介绍 | 第25页 |
2. 通过词汇进行导入 | 第25-27页 |
3. 通过图片进行导入 | 第27-28页 |
(二) 教材中交际文化项目编排的分析 | 第28-32页 |
1. 交际文化的整体性分析 | 第28-30页 |
2. 交际文化的阶段性分析 | 第30-31页 |
3. 交际文化的代表性分析 | 第31页 |
4. 交际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 | 第31-32页 |
5. 交际文化的发展变化分析 | 第32页 |
(三) 教材评价 | 第32-36页 |
1. 教材优点及不足 | 第32-34页 |
2. 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取给我的启示 | 第34-36页 |
四、 交际文化项目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 第36-41页 |
(一) 交际文化项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第36-39页 |
1. 就事论事,不要节外生枝 | 第36页 |
2. 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讲 | 第36-37页 |
3. 设身处地,不想当然 | 第37-38页 |
4. 客观准确、避免主观武断 | 第38页 |
5. 形象具体、不千篇一律 | 第38-39页 |
(二) 教学中交际文化项目的导入策略 | 第39-41页 |
1. 结合词的语构进行导入 | 第39-40页 |
2. 结合词的语义进行导入 | 第40页 |
3. 结合词的语用进行导入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