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汉语》准中级第三课《换工作》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博雅汉语》准中级教材分析 | 第10-17页 |
第一节 课型分析 | 第10页 |
一、综合课的课型分析 | 第10页 |
二、中级(准中级)综合课的课型分析 | 第10页 |
第二节 教材内容分析 | 第10-12页 |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技巧的采用 | 第12-14页 |
一、语音教学 | 第12页 |
二、词汇教学 | 第12-13页 |
三、语法教学 | 第13-14页 |
四、文化教学 | 第14页 |
第四节 遵循的教学原则 | 第14-17页 |
一、注重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原则 | 第14-15页 |
二、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 第15页 |
三、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 第15-16页 |
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教学对象分析 | 第17-20页 |
第一节 自然特征 | 第17-18页 |
一、国别特征 | 第17页 |
二、年龄特征 | 第17页 |
三、性格特征 | 第17页 |
四、程度特征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学习目的 | 第18-19页 |
一、受教育目的 | 第18页 |
二、职业工具目的 | 第18页 |
三、就业目的 | 第18页 |
四、学术目的 | 第18-19页 |
五、临时目的 | 第19页 |
第三节 学习态度 | 第19-20页 |
一、俄罗斯学生的学习态度 | 第19页 |
二、韩国学生的学习态度 | 第19页 |
三、蒙古学生的学习态度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换工作》的具体设计 | 第20-55页 |
第一节 课前准备 | 第20-23页 |
一、教学目标 | 第20页 |
二、教学内容 | 第20-21页 |
三、教学重点难点 | 第21页 |
四、教学方法 | 第21-22页 |
五、课时安排与教具准备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第一、二课时教学步骤与环节 | 第23-40页 |
第三节 第三、四课时教学步骤与环节 | 第40-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1:课文内容 | 第59-61页 |
附录2:生词表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