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多糖对大豆蛋白的修饰及其界面、乳化和凝胶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9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蛋白质改性第16-19页
        1.2.1 物理改性法第16-17页
        1.2.2 化学改性法第17-18页
        1.2.3 酶法改性第18-19页
    1.3 多糖对蛋白质的修饰第19-22页
        1.3.1 共价接枝第19-20页
        1.3.2 静电相互作用第20-22页
    1.4 多糖对蛋白质的修饰在界面上的吸附第22-24页
    1.5 多糖对蛋白质的修饰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第24-26页
        1.5.1 泡沫体系第24页
        1.5.2 乳液体系第24-26页
        1.5.3 凝胶体系第26页
    1.6 多糖对蛋白质的修饰用于包埋和输送生物活性物质第26-27页
    1.7 本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7-29页
        1.7.1 立题依据第27-28页
        1.7.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9页
第二章 高温、短时干热法制备大豆蛋白-麦芽糊精糖基化产物及其乳化性质的研究第39-57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0-41页
        2.2.1 实验材料第40页
        2.2.2 仪器设备第40-41页
    2.3 实验方法第41-44页
        2.3.1 SPI 的制备第41页
        2.3.2 SPI-MD 糖基化产物的制备第41-42页
        2.3.3 SPI-MD 糖基化产物接枝度的测定第42页
        2.3.4 SDS-PAGE 分析第42-43页
        2.3.5 乳液的制备第43页
        2.3.6 pH 对 SPI 和 SPI-MD 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43页
        2.3.7 离子强度对 SPI 和 SPI-MD 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43页
        2.3.8 热处理对 SPI 和 SPI-MD 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43页
        2.3.9 乳液 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的测定第43-44页
        2.3.10 乳析稳定性的测定第44页
        2.3.11 乳液微观结构的观察第44页
        2.3.12 统计分析第4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4-53页
        2.4.1 SPI-MD 糖基化产物的接枝度第44-45页
        2.4.2 SDS-PAGE 分析第45页
        2.4.3 pH 对 SPI 和 SPI-MD 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45-48页
        2.4.4 NaCl 浓度对 SPI 和 SPI-MD 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48-50页
        2.4.5 热处理对 SPI 和 SPI-MD 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50-51页
        2.4.6 乳液微观结构的观察第51-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第三章 限制性酶解对大豆蛋白-葡聚糖糖基化产物界面及乳化性质的影响第57-82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8-59页
        3.2.1 实验材料第58页
        3.2.2 仪器设备第58-59页
    3.3 实验方法第59-64页
        3.3.1 大豆 7S 蛋白的分离制备第59页
        3.3.2 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的制备第59-60页
        3.3.3 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水解物的制备第60页
        3.3.4 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接枝度的测定第60页
        3.3.5 SDS-PAGE 分析第60页
        3.3.6 排阻色谱(SEC)测定分子量分布第60-61页
        3.3.7 表面疏水性(H0)分析第61页
        3.3.8 界面张力的测定第61页
        3.3.9 乳液的制备第61-62页
        3.3.10 pH 对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62页
        3.3.11 盐离子对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62页
        3.3.12 热处理对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62页
        3.3.13 蛋白质在乳液液滴表面吸附量的测定第62-63页
        3.3.14 乳液 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的测定第63页
        3.3.15 乳析稳定性的测定第63页
        3.3.16 乳液微观结构的观察第63页
        3.3.17 统计分析第63-64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64-76页
        3.4.1 SDS-PAGE 分析第64-65页
        3.4.2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的分子量分布第65-66页
        3.4.3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的表面疏水性(H0)第66-67页
        3.4.4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在油-水界面的界面压第67-68页
        3.4.5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在乳液液滴表面的吸附量第68-69页
        3.4.6 pH 对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69-71页
        3.4.7 NaCl 浓度对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71-72页
        3.4.8 热处理对 7S、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及其水解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72-74页
        3.4.9 乳液微观结构的观察第74-76页
    3.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第四章 大豆蛋白-葡聚糖糖基化产物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界面和乳化性质的研究第82-109页
    4.1 引言第82-83页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83-84页
        4.2.1 实验材料第83页
        4.2.2 仪器设备第83-84页
    4.3 实验方法第84-88页
        4.3.1 大豆 7S 蛋白的分离制备第84页
        4.3.2 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的制备第84页
        4.3.3 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水解物的制备第84页
        4.3.4 纳米颗粒的制备第84-85页
        4.3.5 表面疏水性(H0)分析第85页
        4.3.6 纳米颗粒粒度和 zeta-电位的测定第85页
        4.3.7 纳米颗粒微观结构的观察第85-86页
        4.3.8 小角 X-光散射(SAXS)分析第86页
        4.3.9 界面张力的测定第86页
        4.3.10 界面膨胀流变学性质的测定第86-87页
        4.3.11 乳液的制备第87页
        4.3.12 纳米颗粒在乳液液滴表面吸附量的测定第87页
        4.3.13 乳液 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的测定第87页
        4.3.14 乳液微观结构的观察第87页
        4.3.15 统计分析第87-8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88-104页
        4.4.1 表面疏水性(H0)第88-89页
        4.4.2 纳米颗粒的粒度分布第89-90页
        4.4.3 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第90-91页
        4.4.4 纳米颗粒的结构分析第91-93页
        4.4.5 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分析第93-96页
        4.4.6 纳米颗粒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动力学第96-98页
        4.4.7 纳米颗粒在油-水界面的界面膨胀流变学性质第98-100页
        4.4.8 纳米颗粒在乳液液滴表面的吸附量(Fads)第100页
        4.4.9 纳米颗粒的乳化性质第100-102页
        4.4.10 乳液的微观结构第102-104页
    4.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第五章 大豆蛋白-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凝胶性质的研究第109-126页
    5.1 引言第109-110页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10-111页
        5.2.1 实验材料第110-111页
        5.2.2 仪器设备第111页
    5.3 实验方法第111-113页
        5.3.1 大豆 7S 蛋白的分离制备第111页
        5.3.2 7S-葡聚糖糖基化产物、干热 7S 和 7S-葡聚糖混合物的制备第111-112页
        5.3.3 SDS-PAGE 分析第112页
        5.3.4 MTGase 诱导形成凝胶第112页
        5.3.5 浊度测定第112页
        5.3.6 低振幅动态振荡测试第112-113页
        5.3.7 凝胶质构性质的测定第113页
        5.3.8 凝胶微观结构的分析第113页
        5.3.9 统计分析第11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113-120页
        5.4.1 SDS-PAGE 分析第113-114页
        5.4.2 MTGase 诱导形成凝胶过程中浊度的变化第114-115页
        5.4.3 MTGase 诱导的凝胶动态形成过程第115-118页
        5.4.4 凝胶的质构性质第118-119页
        5.4.5 凝胶微观结构分析第119-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6页
第六章 大豆蛋白/甜菜果胶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乳化性质的研究第126-143页
    6.1 引言第126-127页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27-128页
        6.2.1 实验材料第127页
        6.2.2 仪器设备第127-128页
    6.3 实验方法第128-130页
        6.3.1 大豆 7S 蛋白的分离制备第128页
        6.3.2 7S 和 SBP 储备液的制备第128页
        6.3.3 MTGase 交联 7S/SBP 混合物第128页
        6.3.4 La 交联 7S/SBP 混合物第128页
        6.3.5 MTGase 和 La 交联 7S/SBP 混合物第128-129页
        6.3.6 Zeta-电位、浊度和粒度的测定第129页
        6.3.7 乳液的制备第129页
        6.3.8 离子强度对 7S、7S/SBP 和酶交联的 7S/SBP 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129页
        6.3.9 热处理对 7S、7S/SBP 和酶交联的 7S/SBP 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129-130页
        6.3.10 乳液 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的测定第130页
        6.3.11 乳液稳定性的测试第130页
        6.3.12 乳液微观结构的观察第130页
        6.3.13 统计分析第130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30-138页
        6.4.1 7S、SBP 和 7S/SBP 混合物的 zeta-电位第130-131页
        6.4.2 7S/SBP 复合物的形成过程第131-132页
        6.4.3 7S、7S/SBP 和酶交联的 7S/SBP 的平均水力学直径第132-133页
        6.4.4 NaCl 浓度对 7S、7S/SBP 和酶交联的 7S/SBP 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133-135页
        6.4.5 热处理对 7S、7S/SBP 和酶交联的 7S/SBP 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135-137页
        6.4.6 乳液微观结构的观察第137-138页
    6.5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3页
结论与展望第143-146页
    7.1. 结论第143-144页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44页
    7.3. 展望第144-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医疗信任的危机与重建
下一篇: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与调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