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5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 ·影响水产品新鲜度和货架期的因素 | 第15-16页 |
| ·内部因素 | 第15页 |
| ·外部因素 | 第15-16页 |
| ·水产品的新鲜度综合评价标准与方法 | 第16-21页 |
| ·传统的检测方法 | 第16-19页 |
| ·水产品新鲜度检测的新方法 | 第19-21页 |
| ·水产品货架期模型的构建 | 第21-25页 |
| ·一级模型 | 第21-23页 |
| ·二级模型 | 第23-25页 |
| ·三级模型 | 第25页 |
| ·模型的检验方法 | 第25-26页 |
| ·作图法 | 第25页 |
| ·代入法 | 第25页 |
| ·比较法 | 第25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 2 0℃冷藏温度下三文鱼片新鲜度综合评价 | 第27-43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2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菌落总数值变化趋势 | 第30-31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TBA值变化趋势 | 第31-32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TVB-N值变化趋势 | 第32-33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pH值变化趋势 | 第33-34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色差值变化趋势 | 第34-35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K值变化趋势 | 第35-36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三甲胺变化趋势 | 第36-37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质构变化趋势 | 第37页 |
| ·电子鼻对于 0℃储藏三文鱼片挥发性气味分析 | 第37-40页 |
| ·0℃储藏三文鱼片感官评价 | 第40-41页 |
| ·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3 冷藏三文鱼片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适用性分析及货架期模型的建立 | 第43-59页 |
| ·前言 | 第43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乳酸菌、假单胞菌、产H2S细菌及明亮发光杆菌计数 | 第44页 |
| ·菌落总数计数 | 第44-45页 |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45-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7页 |
| ·冷藏三文鱼片微生物生长曲线 | 第46-51页 |
| ·冷藏温度对三文鱼片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51-55页 |
| ·冷藏三文鱼片微生物生长最小腐败量的确定 | 第55页 |
| ·冷藏三文鱼片剩余货架期模型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4 冷藏温度下三文鱼片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第59-77页 |
| ·前言 | 第59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 ·菌落总数测定 | 第60页 |
| ·挥发性盐基氮值的测定 | 第60页 |
| ·2-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 | 第60页 |
| ·色差值的测定 | 第60页 |
| ·感官评价 | 第60-61页 |
| ·数据分析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5页 |
| ·冷藏温度下三文鱼片品质指标变化规律 | 第61-67页 |
| ·三文鱼片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67-74页 |
| ·冷藏温度下三文鱼片货架期预测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 第74-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5 冷藏三文鱼片特定腐败菌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分析 | 第77-91页 |
| ·前言 | 第77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7-81页 |
| ·实验材料 | 第78页 |
| ·冷藏三文鱼片腐败菌的计数、分离、纯化及保存 | 第78页 |
| ·形态学观察 | 第78页 |
| ·腐败菌鉴定 | 第78页 |
| ·荧光假单胞菌菌悬液的制备 | 第78-79页 |
| ·三文鱼无菌鱼片的制备 | 第79页 |
| ·三文鱼灭菌鱼汁的制备 | 第79页 |
| ·接种及贮藏 | 第79页 |
| ·感官评价 | 第79-80页 |
|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 第80页 |
| ·假单胞菌菌落数的测定 | 第80页 |
|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80-81页 |
| ·致腐能力定量分析 | 第81页 |
| ·数据分析 | 第8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9页 |
| ·感官评价结果 | 第81-82页 |
| ·腐败菌形态学鉴定结果 | 第82页 |
| ·冷藏三文鱼片腐败菌的 16S rRNA鉴定结果 | 第82-83页 |
| ·冷藏三文鱼片腐败菌变化 | 第83-84页 |
| ·冷藏三文鱼片特定腐败菌的鉴定 | 第84页 |
| ·冷藏三文鱼片特定腐败菌系统发育树的建立 | 第84-85页 |
| ·冷藏三文鱼无菌鱼片及灭菌鱼汁荧光假单胞菌变化情况 | 第85-87页 |
| ·冷藏三文鱼无菌鱼片及灭菌鱼汁TVB-N变化情况 | 第87-88页 |
| ·冷藏三文鱼无菌鱼片及灭菌鱼汁感官评价变化情况 | 第88-89页 |
| ·三文鱼特定腐败菌致腐能力分析 | 第89页 |
| ·小结 | 第89-9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1-94页 |
| ·总结 | 第91-92页 |
| ·三文鱼片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 第91页 |
| ·冷藏三文鱼片货架期模型的建立 | 第91-92页 |
| ·三文鱼片优势腐败菌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测定与分析 | 第92页 |
| ·创新点 | 第92-93页 |
| ·展望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 附录 | 第101-102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