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论析--以塔吉克斯坦高校大学生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结构安排 | 第10页 |
| ·研究设计 | 第10-14页 |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工具 | 第12-13页 |
| ·访谈及问卷样本概况 | 第13-14页 |
| 2 非言语交际 | 第14-21页 |
| ·非言语交际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 ·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 第14页 |
| ·非言语交际的分类 | 第14-15页 |
| ·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与特性 | 第15-16页 |
| ·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 | 第16-17页 |
| ·国内外有关非言语交际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国外有关非言语交际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国内有关非言语交际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3 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调查 | 第21-36页 |
| ·动态无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调查 | 第21-27页 |
| ·面部表情 | 第21-22页 |
| ·身体动作 | 第22-25页 |
| ·体触 | 第25-27页 |
| ·静态无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调查 | 第27-33页 |
| ·姿势 | 第27-29页 |
| ·体征 | 第29-30页 |
| ·气味 | 第30-31页 |
| ·服饰 | 第31-33页 |
| ·有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副言语调查 | 第33-34页 |
| ·其他的课堂非言语交际行为现象调查研究 | 第34-36页 |
| 4 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分析 | 第36-43页 |
| ·习俗与禁忌 | 第36-37页 |
| ·礼仪与道德 | 第37-39页 |
| ·宗教 | 第39-41页 |
| ·认知与心理 | 第41-43页 |
| 5 从国际课堂非言语交际行为中获得的启示和建议 | 第43-46页 |
| ·非言语采访 | 第43页 |
| ·非言语场景短剧 | 第43-44页 |
| ·非言语电影欣赏 | 第44页 |
| ·感知移情 | 第44-46页 |
| 6 结语 | 第46-47页 |
| 附录 | 第47-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