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体态语应用的调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9-19页 |
| ·体态语概念 | 第9页 |
| ·体态语类别划分 | 第9-19页 |
| 第二章 调查报告 | 第19-22页 |
| ·课程选择 | 第19页 |
| ·调查对象 | 第19页 |
| ·调查目的 | 第19页 |
| ·调查方法 | 第19页 |
| ·调查问卷及结果反馈 | 第19-22页 |
| ·调查问卷 | 第19-21页 |
| ·调查结果反馈及分析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体态语应用的具体解决方案 | 第22-34页 |
| ·教学体态 | 第22-28页 |
| ·教师的服饰 | 第22-23页 |
| ·教师的面部表情 | 第23-25页 |
| ·教师的手势语 | 第25-26页 |
| ·教师的身势语 | 第26-28页 |
| ·教学内容演示体态 | 第28-31页 |
| ·语音教学环节 | 第28-29页 |
| ·词汇教学环节 | 第29-31页 |
| ·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 第31-34页 |
| ·翘大拇指 | 第32页 |
| ·数字表示法 | 第32页 |
| ·“V”型手势 | 第32页 |
| ·“请安静”手势 | 第32页 |
| ·自我指示或指示他人 | 第32-33页 |
| ·手部习俗 | 第33页 |
| ·头部习俗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附录 | 第37-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