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砀山四平调的源流及发展 | 第10-16页 |
一、砀山四平调的起源 | 第10-14页 |
(一) 砀山花鼓 | 第11-14页 |
二、砀山四平调的形成 | 第14-15页 |
三、砀山四平调的发展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砀山四平调的唱腔音乐 | 第16-68页 |
一、砀山方言及词韵 | 第16-18页 |
二、砀山四平调的唱腔特征 | 第18-20页 |
(一)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通俗易学,爽朗活泼,清新流畅 | 第18页 |
(二) 博采众长,广泛吸取兄弟剧种的曲调 | 第18-19页 |
(三) 四句一平,承上启下 | 第19页 |
(四) 以宫调为基础,多种唱腔板式结合为一体的演唱形态 | 第19-20页 |
三、砀山四平调的主要唱腔板式 | 第20-67页 |
(一) [平板]类 | 第20-33页 |
(二) [直板]类 | 第33-43页 |
(三) [念板]类 | 第43-50页 |
(四) [散板]类 | 第50-60页 |
(五) 其他板式 | 第60-67页 |
四、砀山四平调的乐队与伴奏 | 第67-68页 |
(一) 唢呐曲牌 | 第67页 |
(二) 丝竹曲牌 | 第67页 |
(三) 开台锣鼓 | 第67-68页 |
(四) 身段锣鼓 | 第68页 |
(五) 唱念锣鼓 | 第68页 |
第三部分 砀山四平调的演唱风格及主要剧目 | 第68-77页 |
一、四平调的演唱方法 | 第68-74页 |
(一) 用气 | 第68-69页 |
(二) 发音吐字 | 第69-70页 |
(三) 喊嗓 | 第70-74页 |
二、主要剧目 | 第74-75页 |
(一) 剧目概述 | 第74页 |
(二) 剧目选例 | 第74-75页 |
三、主要代表人物和演唱风格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