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意义和目的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语辨析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关于“想”、“考虑”、“认为”、“觉得”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关于“想”、“考虑”、“认为”、“觉得”的比较研究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论文研究设计 | 第16-20页 |
| ·研究内容和范围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特色和可能有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语料来源和标注说明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想”的语义类型及其分布 | 第20-30页 |
| ·“想”的语义类型 | 第20-23页 |
| ·工具书对“想”的解释 | 第20-21页 |
| ·“想”的语义类型 | 第21-23页 |
| ·“想”的语义分布 | 第23-28页 |
| ·带宾语的情况 | 第23页 |
| ·对副词的选择 | 第23-24页 |
| ·与时体成分共现的情况 | 第24-25页 |
| ·可否重叠 | 第25-26页 |
| ·与语气词连用的情况 | 第26-27页 |
| ·线性位置 | 第27页 |
| ·删去,真值是否改变 | 第27-28页 |
| ·其他情况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想_1”和“考虑” | 第30-36页 |
| ·“想_1”与“考虑”的意义 | 第30-31页 |
| ·“想_1”与“考虑”的语义差别及表现 | 第31-34页 |
| ·“思考”义的“想”与“考虑” | 第31-33页 |
| ·其他义项的“考虑” | 第33页 |
| ·“考虑”的名词用法 | 第33-34页 |
| ·留学生偏误分析 | 第34-36页 |
| ·留学生偏误情况 | 第34页 |
| ·教学方法上的建议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想_3”与“认为”、“觉得”的辨析 | 第36-46页 |
| ·断言谓词 | 第36-37页 |
| ·“想_3”和“认为” | 第37-40页 |
| ·“想_3”和“认为”的断言性 | 第37-38页 |
| ·“想_3”和“认为”的句法特征 | 第38-39页 |
| ·“想_3”和“认为”的语用功能 | 第39-40页 |
| ·“想_3”和“觉得” | 第40-42页 |
| ·“觉得”的意义 | 第40-41页 |
| ·“想_3”和“觉得”的语义差别及表现 | 第41-42页 |
| ·对语气副词的选择 | 第42页 |
| ·留学生偏误分析 | 第42-44页 |
| ·留学生偏误情况 | 第42-43页 |
| ·教学方法上的建议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六章 对教材、工具书及教学的建议 | 第46-52页 |
| ·对留学生教材的调查及建议 | 第46-48页 |
| ·对留学生教材的调查 | 第46-47页 |
| ·对留学生教材的建议 | 第47-48页 |
| ·对留学生工具书的调查及建议 | 第48-51页 |
| ·对留学生工具书的调查 | 第48-50页 |
| ·对留学生工具书的建议 | 第50-51页 |
| ·在教学策略上的建议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