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研究--以九江学院高级班留学生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本体研究 | 第10-11页 |
·习得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具体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2-14页 |
·偏误标准的确定 | 第14页 |
·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把”字句偏误分析 | 第15-29页 |
·谓语的偏误 | 第15-18页 |
·谓语为动补结构 | 第15-16页 |
·谓语是动词重叠式 | 第16页 |
·谓语是能愿动词 | 第16-17页 |
·谓语缺失或误用 | 第17-18页 |
·补语的偏误 | 第18-19页 |
·补语误用问题 | 第18页 |
·补语缺失现象 | 第18-19页 |
·其他补语搭配错误 | 第19页 |
·状语的偏误 | 第19-21页 |
·状语位置错误 | 第19-20页 |
·否定副词用于“把”字结构之后 | 第20-21页 |
·宾语的偏误 | 第21-22页 |
·宾语误用泛指现象 | 第21页 |
·宾语分处“把”和动词之后 | 第21-22页 |
·助词的偏误 | 第22-23页 |
·有关句末助词“了”的偏误 | 第22-23页 |
·有关时态助词“着”的偏误 | 第23页 |
·当用而未用“把”(回避倾向) | 第23-25页 |
·普通结构 | 第23-24页 |
·V成/作/为 | 第24-25页 |
·“都/全”作状语结构 | 第25页 |
·不当用而用“把” | 第25-29页 |
·谓语为断事动词 | 第25-26页 |
·谓语为意愿、认知或感受动词 | 第26-27页 |
·谓语为位移动词 | 第27页 |
·谓语为身体动作动词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 | 第29-38页 |
·偏误的类型分析 | 第29-35页 |
·“把”字句谓语动词的偏误 | 第29-30页 |
·几类补语的偏误 | 第30-32页 |
·状语的偏误 | 第32-33页 |
·宾语的偏误 | 第33-34页 |
·误用“把”字句 | 第34页 |
·漏用“把”字句 | 第34-35页 |
·偏误的成因分析 | 第35-38页 |
·母语负迁移 | 第35-36页 |
·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教学对策 | 第38-41页 |
·整体教学 | 第38页 |
·循序渐进 | 第38页 |
·重点纠错 | 第38-39页 |
·搭配问题 | 第39页 |
·谓语和补语的问题 | 第39页 |
·语序问题 | 第39页 |
·强化语境 | 第39-40页 |
·重视应用 | 第40页 |
·提高素质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