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1 棒曲霉素概述 | 第8-14页 |
·棒曲霉素的来源及污染 | 第8页 |
·棒曲霉素理化性质 | 第8-9页 |
·棒曲霉素的毒性 | 第9-11页 |
·急性毒性 | 第9页 |
·亚急性毒性 | 第9-10页 |
·生育毒性 | 第10页 |
·遗传和细胞毒性 | 第10页 |
·致癌性 | 第10页 |
·免疫系统毒性 | 第10-11页 |
·棒曲霉素的限量标准 | 第11-12页 |
·棒曲霉素的检测技术 | 第12-14页 |
·薄层色谱法(TLC) | 第1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2-13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13页 |
·色谱联用技术 | 第13-14页 |
·PCR 快速检测法 | 第14页 |
2 苹果及苹果汁生产概况 | 第14-16页 |
·世界苹果生产概况 | 第15页 |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第15页 |
·浓缩苹果汁生产概况 | 第15-16页 |
3 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产生 | 第16页 |
4 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控制研究 | 第16-23页 |
·物理方法对棒曲霉素的控制 | 第17-20页 |
·严格控制原料果质量 | 第17页 |
·调控贮藏条件抑制棒曲霉素生成 | 第17页 |
·加强人工拣选和清洗 | 第17-18页 |
·吸附 | 第18-19页 |
·果汁澄清处理 | 第19页 |
·加热加压处理 | 第19页 |
·微波处理 | 第19页 |
·辐照处理 | 第19-20页 |
·超声波对棒曲霉素的降解 | 第20页 |
·化学方法对棒曲霉素的控制 | 第20-22页 |
·臭氧的氧化降解 | 第20页 |
·添加添加剂 | 第20-21页 |
·巯基类物质对棒曲霉素的降解作用 | 第21-22页 |
·生物方法对棒曲霉素的控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棒曲霉素在腐烂苹果中的分布规律及清洗、树脂吸附对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脱除 | 第23-49页 |
1 前言 | 第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24-31页 |
·Pat 的测定方法 | 第24-26页 |
·苹果接种扩展青霉后果肉中Pat 的分布规律 | 第26-27页 |
·原料清洗对腐烂苹果中Pat 的脱除 | 第27-29页 |
·树脂对苹果汁中Pat 的吸附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6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1页 |
·腐烂苹果中Pat 的分布研究 | 第31-37页 |
·不同病斑苹果的整果Pat 浓度 | 第31-32页 |
·同一病斑不同苹果的整果Pat 浓度 | 第32-33页 |
·苹果中不同深度部位的Pat 浓度 | 第33-36页 |
·腐烂部位Pat 与未腐烂果肉中Pat 比例关系 | 第36-37页 |
·清洗对腐烂苹果中Pat 的影响 | 第37-40页 |
·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温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 第38页 |
·浓度对各试剂清洗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最佳清洗条件的确定 | 第39-40页 |
·树脂对苹果汁中Pat 的吸附 | 第40-46页 |
·不同型号树脂对苹果汁中Pat 的吸附 | 第40页 |
·乙酸乙酯对不同型号树脂吸附Pat 后的解吸附 | 第40-42页 |
·不同型号树脂吸附对苹果汁常规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流速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原液pH 值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上样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动态吸附条件的优化 | 第44-45页 |
·LSA-9008 对Pat 的动态吸附曲线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腐烂苹果中Pat 的分布 | 第46-47页 |
·腐烂苹果的清洗 | 第47页 |
·树脂对苹果汁中Pat 的吸附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