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0页 |
第一节 研究情况概述 | 第19-2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9-21页 |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1-22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2-26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2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相关综述 | 第27-36页 |
一、目的语环境下短期汉语项目研究综述 | 第27-34页 |
二、目的语环境下短期外语项目研究综述 | 第34-36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6-39页 |
一、关于“目的语环境”的概念界定 | 第36-37页 |
二、关于“短期汉语项目”的概念界定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章 目的语环境下短期汉语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40-57页 |
第一节 从历时角度对“目的语环境下短期汉语项目"进行回顾 | 第40-47页 |
一、萌芽阶段(1978年-1984年) | 第41-42页 |
二、波动阶段(1985年-1989年) | 第42-43页 |
三、调整阶段(1990年-1999年) | 第43-45页 |
四、稳定阶段(2000年-2007年) | 第45-46页 |
五、提升阶段(2008年-2013年)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从共时角度对“目的语环境下短期汉语项目”进行分析 | 第47-56页 |
一、两大类型特色鲜明 | 第48-50页 |
二、课程安排已成规模 | 第50-53页 |
三、生源构成团队为主 | 第53-54页 |
四、未来发展空间广大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目的语环境下短期汉语项目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57-92页 |
第一节 办学理念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57-63页 |
一、教学理念较少提及 | 第57-61页 |
二、招生理念无关汉语 | 第61-63页 |
第二节 教学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63-73页 |
一、教学设计内涵单一 | 第63-68页 |
二、文化体验欠缺深度 | 第68-73页 |
第三节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73-80页 |
一、教学方法略显固化 | 第73-78页 |
二、教学环境利用有限 | 第78-80页 |
第四节 项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80-91页 |
一、项目管理未受关注 | 第80-87页 |
二、浮萍游离未能扎根 | 第87-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四章 国外目的语环境下短期外语项目的启示 | 第92-110页 |
第一节 教学理念方面的启示 | 第92-96页 |
一、教学理念清晰可行 | 第92-94页 |
二、招生理念关乎外语 | 第94-96页 |
第二节 教学设计方面的启示 | 第96-100页 |
一、教学设计课程多元配置 | 第96-98页 |
二、文化活动力求深度体验 | 第98-100页 |
第三节 教学方法方面的启示 | 第100-105页 |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 第100-103页 |
二、充分利用目的语资源 | 第103-105页 |
第四节 项目管理方面的启示 | 第105-109页 |
一、教学管理注重个性化指导 | 第106-107页 |
二、行政管理注重专业化建设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目的语环境下短期汉语项目的思考 | 第110-119页 |
第一节 运用宏观系统理论框架 | 第110-114页 |
一、短期汉语项目的系统特征之整体性 | 第111-112页 |
二、短期汉语项目的系统特征之有序性和层次性 | 第112页 |
三、短期汉语项目的系统特征之动态性和开放性 | 第112-113页 |
四、短期汉语项目的系统特征之目标性 | 第113-114页 |
第二节 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 第114-118页 |
一、办学理念以成果为本 | 第114-115页 |
二、教学设计以多元为本 | 第115-116页 |
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 | 第116-117页 |
四、项目管理以专业为本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19页 |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后记 | 第128-130页 |
读研期间的个人成绩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