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RT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相关内容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船舶振动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页 |
1.2.2 国内外船舶振动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3 江海直达货船船体振动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船舶振动概述 | 第15-21页 |
2.1 船舶振动理论 | 第15-18页 |
2.1.1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 | 第15页 |
2.1.2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 第15-16页 |
2.1.3 梁的振动理论 | 第16-18页 |
2.2 船体振动主要原因及减振方法 | 第18-20页 |
2.2.1 船体的主要振源 | 第18-19页 |
2.2.2 船舶防振减振方法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船舶振动计算方法 | 第21-30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船体总振动固有频率近似计算方法 | 第21-26页 |
3.2.1 经验公式估算法 | 第21-22页 |
3.2.2 希列克(O.Schlick)公式 | 第22-23页 |
3.2.3 托德(F.H.Todd)公式 | 第23-24页 |
3.2.4 适合我国内河船的估算公式 | 第24-25页 |
3.2.5 适合我国海船的估算公式 | 第25-26页 |
3.3 船体总振动固有频率的详细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3.3.1 能量法 | 第26-27页 |
3.3.2 迁移矩阵法 | 第27-28页 |
3.3.3 有限元法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全船干模态分析 | 第30-46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船体参数 | 第30-33页 |
4.2.1 2400吨江海直达散货船主尺度及主要参数 | 第30页 |
4.2.2 2400吨江海直达散货船结构形式 | 第30-33页 |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4.3.1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33-34页 |
4.3.2 船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4.3.3 有限元网格 | 第35-36页 |
4.4 模型信息 | 第36-37页 |
4.5 全船有限元模型 | 第37-40页 |
4.6 有效质量加载 | 第40-41页 |
4.7 干模态振动计算结果 | 第41-45页 |
4.7.1 满载出港工况下模态分析 | 第42-43页 |
4.7.2 压载到港工况下模态分析 | 第43-4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附连水质量对全船总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46-58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边界条件 | 第46页 |
5.3 内河航行状态的湿模态分析 | 第46-52页 |
5.3.1 附连水质量加载 | 第46-50页 |
5.3.2 满载出港工况下模态分析 | 第50-51页 |
5.3.3 压载到港工况下模态分析 | 第51-52页 |
5.4 海中航行状态的湿模态分析 | 第52-55页 |
5.4.1 附连水质量加载 | 第52-53页 |
5.4.2 满载出港工况下模态分析 | 第53-54页 |
5.4.3 压载到港工况下模态分析 | 第54-55页 |
5.5 结果分析总结 | 第55-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船舶总振动响应分析 | 第58-69页 |
6.1 引言 | 第58页 |
6.2 主机激振力 | 第58-59页 |
6.3 螺旋桨激振力 | 第59页 |
6.4 瞬态响应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9-65页 |
6.5 频率响应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5-6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