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形义归类的对外汉语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现状 | 第10-15页 |
| 1.1.1 留学生对汉字学习存在畏难和厌学心理 | 第11-12页 |
| 1.1.2 对外汉字教材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12页 |
| 1.1.3 对外汉字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改进 | 第12-13页 |
| 1.1.4 忽视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 | 第13页 |
| 1.1.5 对外汉字教学难点 | 第13-15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1.4 文献综述与回顾 | 第16-20页 |
| 1.4.1 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1.4.2 忽视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 | 第17-18页 |
| 1.4.3 留学生汉字偏误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 第2章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理论研究 | 第20-25页 |
| 2.1 几种识字法介绍 | 第20-22页 |
| 2.1.1 集中识字法 | 第20-21页 |
| 2.1.2 分散识字法 | 第21-22页 |
| 2.1.3 字族文识字法 | 第22页 |
| 2.2 集中识字法的优势 | 第22-23页 |
| 2.3 集中识字法的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 2.3.1 语根字族理论 | 第23-24页 |
| 2.3.2 第二语言习得依据 | 第24-25页 |
| 第3章 基于形音义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 第25-38页 |
| 3.1 汉字的特点 | 第25-27页 |
| 3.1.1 汉字具有形音义统一的特点 | 第25-26页 |
| 3.1.2 基于形音义统一的集中识字法教学原则 | 第26-27页 |
| 3.2 按音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 第27-30页 |
| 3.2.1 汉字的音 | 第27-28页 |
| 3.2.2 字音教学现状 | 第28-29页 |
| 3.2.3 按音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 第29-30页 |
| 3.3 按形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 第30-36页 |
| 3.3.1 汉字的字形结构与构字规律 | 第30-31页 |
| 3.3.2 字形教学现状 | 第31-32页 |
| 3.3.3 按形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 第32-34页 |
| 3.3.4 形近字辨析 | 第34-35页 |
| 3.3.5 形声字辨析---音形结合 | 第35-36页 |
| 3.4 按义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 第36-38页 |
| 3.4.1 汉字的义 | 第36页 |
| 3.4.2 按义归类的集中识字法研究 | 第36-38页 |
| 第4章 对外汉字中出现的偏误集中研究 | 第38-42页 |
| 4.1 因音致误 | 第38页 |
| 4.2 因形致误 | 第38-41页 |
| 4.2.1 笔画偏误 | 第39-40页 |
| 4.2.2 部件偏误 | 第40-41页 |
| 4.3 因义致误 | 第41-4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