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零基础混合班汉字教学研究--以中科院近物所零基础混合班汉字课堂教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2页
    0.1 选题缘由第9页
    0.2 研究范围第9-10页
    0.3 研究意义第10-12页
第一章 研究现状及研究设计第12-20页
    1.1 研究现状第12-17页
        1.1.1 汉字教学内容的研究第12-14页
        1.1.2 汉字教学方法的研究第14-15页
        1.1.3 学习者汉字认知规律研究第15-17页
        1.1.4 小结第17页
    1.2 研究设计第17-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7页
        1.2.2 研究对象第17-18页
        1.2.3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零基础混合班汉字教学分析第20-36页
    2.1 零基础混合班教学对象分析第20-22页
    2.2 零基础混合班教学活动实录及分析第22-31页
        2.2.1 笔画教学案例第22-25页
        2.2.2 部件教学案例第25-28页
        2.2.3 形声字教学案例第28-30页
        2.2.4 课堂分析评价第30-31页
    2.3 零基础混合班汉字教学难点归纳第31-33页
        2.3.1 教学实施过程的难点第32-33页
        2.3.2 教学内容方面的难点第33页
    2.4 零基础混合班汉字课堂的区域国别特点第33-36页
第三章 零基础混合班汉字书写问题分析第36-48页
    3.1 笔画形态问题第37-40页
        3.1.1 汉字文化匮乏导致的笔形不规范第37-38页
        3.1.2 母语书写习惯造成的笔形不标准第38-39页
        3.1.3 相似形体混淆造成的笔形不正确第39-40页
    3.2 笔画关系问题第40-42页
        3.2.1 书写速度形成的关系混乱第40-41页
        3.2.2 汉字迁移形成的关系混淆第41-42页
    3.3 笔画数目问题第42-43页
    3.4 结构布局问题第43-44页
    3.5 零基础混合班汉字书写区域国别特点第44-48页
第四章 零基础混合班汉字教学策略第48-55页
    4.1 培养汉字兴趣,缓解压力第48-49页
    4.2 了解教学对象,有的放矢第49-53页
        4.2.1 关注文化背景第49-50页
        4.2.2 了解学习目的第50页
        4.2.3 分析认知特点第50-53页
    4.3 提升教师水平,灵活教学第53-55页
        4.3.1 抓住重点和特点进行汉字教学第53-54页
        4.3.2 灵活变通多种教学方法第54-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6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HSK六级篇章阅读试题分析与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互联性方法研究--以泰国那空沙旺职业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