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9页 |
主要缩略语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食品辐照概述 | 第15-22页 |
1.1.1 食品辐照起源与发展 | 第15-18页 |
1.1.2 辐照技术原理及优势 | 第18-20页 |
1.1.3 辐照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 鱼糜制品加工保藏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鱼糜产品冷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1.3.1 物理冷杀菌 | 第23-26页 |
1.3.2 化学冷杀菌 | 第26-28页 |
1.3.3 生物冷杀菌 | 第28-29页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电子束辐照在鱼糜保鲜中的应用 | 第31-4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2.1.1 草鱼样品及鱼糜的准备 | 第32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2.1.3 草鱼鱼糜样品的辐照 | 第32-3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2.2.1 剂量跟踪 | 第33页 |
2.2.2 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的测定 | 第33页 |
2.2.3 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测量 | 第33页 |
2.2.4 SDS-PAGE电泳 | 第33-34页 |
2.2.5 色差测量 | 第34页 |
2.2.6 生物胺的检测 | 第34页 |
2.2.7 微生物总菌的检测 | 第34-35页 |
2.2.8 质构品质的分析 | 第35页 |
2.2.9 感官品质的分析 | 第35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2.4.1 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微生物(TVC)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2 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3 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4 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生物胺(BAs)的影响 | 第39-42页 |
2.4.5 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质构品质(TPA)和色差的影响 | 第42-45页 |
2.4.6 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蛋白质电泳谱带的影响 | 第45-46页 |
2.4.7 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电子束辐照结合微波对草鱼鱼糜挥发性物质和脂肪酸的影响 | 第48-6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3.1.1 草鱼以及草鱼鱼糜的准备 | 第49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49-50页 |
3.1.3 草鱼鱼糜样品的辐照 | 第50页 |
3.1.4 剂量跟踪 | 第5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3.2.1 微波加热处理辐照草鱼鱼糜样品 | 第50页 |
3.2.2 草鱼鱼糜中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50-51页 |
3.2.3 草鱼鱼糜中脂肪酸的分析 | 第51-52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3.4.1 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2 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 第54-58页 |
3.4.3 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草鱼鱼糜脂肪酸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4 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结合微波对草鱼鱼糜脂肪酸的影响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4.2 创新点 | 第63页 |
4.3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