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化茶多酚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图表索引 | 第10-11页 |
缩写、符号与术语表 | 第11-12页 |
目录 | 第12-1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31页 |
引言 | 第16页 |
1.1 茶多酚 | 第16-18页 |
1.1.1 茶多酚的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1.1.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1.2 茶多酚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 第18-20页 |
1.2.1 茶多酚类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1.2.2 茶多酚类的生物利用率 | 第19-20页 |
1.3 茶多酚的改性 | 第20-23页 |
1.3.1 溶剂法 | 第20页 |
1.3.2 乳化法 | 第20-21页 |
1.3.3 分子修饰法 | 第21-23页 |
1.3.3.1 酶法修饰 | 第21-22页 |
1.3.3.2 化学修饰 | 第22-23页 |
1.4 脂溶性茶多酚类的生物活性 | 第23-25页 |
1.4.1 抗氧化活性 | 第23-24页 |
1.4.2 各种酶的抑制活性 | 第24页 |
1.4.3 抑菌抗病毒活性 | 第24-25页 |
1.4.4 抑制肿瘤及抗癌活性 | 第25页 |
1.4.5 其他 | 第25页 |
1.5 茶多酚类的安全性 | 第25-28页 |
1.5.1 茶多酚类提取物的急性毒性 | 第26页 |
1.5.2 茶多酚类提取物的遗传毒性 | 第26-27页 |
1.5.3 茶多酚类提取物的亚急性毒性 | 第27页 |
1.5.4 茶多酚类提取物的长期毒性 | 第27-28页 |
1.6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28-31页 |
1.6.1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 第28-29页 |
1.6.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1.6.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第2章 酰化茶多酚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第31-3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1 样品制备工艺 | 第31-32页 |
2.1.2 试验样品 | 第32页 |
2.1.3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第32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2.2.1 剂量分组 | 第32-33页 |
2.2.2 观察指标 | 第33页 |
2.3 结果 | 第33-34页 |
2.3.1 一般症状观察 | 第33页 |
2.3.2 半致死剂量的确定 | 第33-34页 |
2.4 讨论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酰化茶多酚的遗传毒性试验(致突变)研究 | 第35-45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3.1.1 试验样品 | 第35页 |
3.1.2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第35页 |
3.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5-3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3.2.1 Ames试验 | 第36-37页 |
3.2.1.1 试验菌株 | 第36页 |
3.2.1.2 代谢活化系统(S9) | 第36页 |
3.2.1.3 剂量选择 | 第36页 |
3.2.1.4 观察指标 | 第36-37页 |
3.2.2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第37页 |
3.2.2.1 剂量设计 | 第37页 |
3.2.2.2 观察指标 | 第37页 |
3.2.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第37-38页 |
3.2.3.1 剂量设计 | 第37-38页 |
3.2.3.2 观察指标 | 第38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3.4 结果 | 第38-41页 |
3.4.1 Ames试验 | 第38-40页 |
3.4.2 骨髓微核试验 | 第40页 |
3.4.3 精子畸形试验 | 第40-41页 |
3.5 讨论 | 第41-43页 |
3.5.1 Ames试验 | 第42页 |
3.5.2 骨髓微核试验 | 第42-43页 |
3.5.3 精子畸形试验 | 第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酰化茶多酚的30天喂养试验研究 | 第45-57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4.1.1 试验样品 | 第45页 |
4.1.2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第45页 |
4.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1 给药方式 | 第45页 |
4.2.2 动物分组和剂量设计 | 第45-46页 |
4.2.3 检测指标 | 第46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4.4 结果 | 第46-54页 |
4.4.1 一般观察 | 第46页 |
4.4.2 大鼠每周体重变化情况 | 第46-47页 |
4.4.3 酰化茶多酚对大鼠进食量、总增重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4 酰化茶多酚对大鼠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 第48页 |
4.4.5 酰化茶多酚对大鼠血液学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6 酰化茶多酚对大鼠血生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7 酰化茶多酚对大鼠脏体比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8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第52-54页 |
4.5 讨论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5.1 总结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
教育经历 | 第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