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海宁市水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致谢第6-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外水稻产业发展概况第13-15页
        1.2.2 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概况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资料数据来源第16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主要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海宁市水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8-25页
    2.1 海宁水稻发展历史第18-19页
    2.2 海宁市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第19-20页
        2.2.1 光、热、水资源丰富第19页
        2.2.2 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平整第19页
        2.2.3 政策支持第19-20页
        2.2.4 技术优势第20页
    2.3 海宁市水稻品种与推广面积现状第20-22页
        2.3.1 推广面积呈下降趋势,早中晚稻格局发生变化第20-21页
        2.3.2 主栽品种以常规稻为主、杂交稻发展缓慢第21-22页
        2.3.3 农户自留种比例较高,优质水稻品种商品种子覆盖率低第22页
    2.4 海宁市水稻产量与效益情况第22-23页
        2.4.1 海宁市水稻平均产量第22-23页
        2.4.2 海宁市水稻种植效益第23页
    2.5 海宁市水稻产业化、规模化现状第23-25页
3 海宁市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第25-30页
    3.1 基础条件薄弱,不利气候影响第25-26页
        3.1.1 生产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中低产田面积大第25-26页
        3.1.2 不利天气影响水稻生产第26页
    3.2 效益因素第26-28页
        3.2.1 水稻种植效益明显低于其他主要农产品第27页
        3.2.2 优质稻品种生产综合效益得不到体现第27-28页
        3.2.3 杂交稻高产不增收第28页
    3.3 技术因素第28-29页
        3.3.1 高产高效配套生产技术普及推广程度低第28页
        3.3.2 水稻机械化水平覆盖率不够高第28-29页
    3.4 产业化因素第29-30页
        3.4.1 稻米加工开发产业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不高第29页
        3.4.2 水稻分散经营,产业规模小第29-30页
4 海宁市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第30-40页
    4.1 因地制宜,因种制宜,合理布局第30-31页
        4.1.1 尝试性恢复早稻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产量第30页
        4.1.2 推广杂交稻种植面积第30-31页
        4.1.3 推进优质品种水稻推广第31页
    4.2 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第31-36页
        4.2.1 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第31-33页
        4.2.2 提升地力、减少中低产田比例标准农田建设第33-34页
        4.2.3 加大良种推广扶持力度第34页
        4.2.4 普及水稻农业保险第34页
        4.2.5 加大集中育秧、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覆盖力度第34-35页
        4.2.6 加强科技培训,研究和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第35-36页
        4.2.7 稳定种粮面积,加速土地流转第36页
        4.2.8 继续进行粮食补贴政策第36页
    4.3 推进海宁市水稻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第36-40页
        4.3.1 加大对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第36-37页
        4.3.2 延长水稻产业链,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第37页
        4.3.3 创新产业经营模式第37-38页
        4.3.4 以高产创建为契机,推广普及先进配套技术第38-39页
        4.3.5 发展海宁种子产业,提高种子企业市场竞争力第39-40页
5 结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作者简介第44页
科研成果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宁市蚕桑产业高效生态发展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酰化茶多酚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