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1.2 前人研究成果 | 第8-11页 | 
| 1.2.1 语义特征 | 第8-10页 | 
| 1.2.2 句法功能 | 第10-11页 | 
| 1.2.3 语用功能 | 第11页 | 
| 1.3 概念澄清 | 第11-12页 | 
| 1.4 教材的选取 | 第12-14页 | 
| 第2章 偏误分析 | 第14-19页 | 
| 2.1 调查结果统计 | 第14-16页 | 
| 2.2 偏误分析 | 第16-19页 | 
| 2.2.1 偏误一 | 第16页 | 
| 2.2.2 偏误二 | 第16-17页 | 
| 2.2.3 偏误三 | 第17页 | 
| 2.2.4 偏误四 | 第17页 | 
| 2.2.5 偏误五 | 第17-19页 | 
| 第3章 语法点选取建议 | 第19-22页 | 
| 3.1 “在”“正”“正在”“呢”语法点选取建议 | 第19-20页 | 
| 3.2 “ V 着1O ”语法点的选取建议 | 第20-22页 | 
| 第4章 “在、正、正在、呢”教材考察分析与编写建议 | 第22-33页 | 
| 4.1 三套教材讲解情况考察分析 | 第22-26页 | 
| 4.1.1 中文注释的考察分析 | 第22-23页 | 
| 4.1.2 英文注释的考察分析 | 第23-24页 | 
| 4.1.3 例句的考察分析 | 第24-26页 | 
| 4.2 “在、正、正在、呢”讲解情况的编写建议 | 第26-30页 | 
| 4.2.1 “在”教材编写建议 | 第27-29页 | 
| 4.2.2 “正”“正在”教材编写建议 | 第29-30页 | 
| 4.3 练习情况的考察分析 | 第30-31页 | 
| 4.4 练习编写建议 | 第31-33页 | 
| 第5章 “ V着1O”教材考察分析与编写建议 | 第33-38页 | 
| 5.1 三套教材讲解情况的考察分析 | 第33-34页 | 
| 5.1.1 中英文注释的考察分析 | 第33页 | 
| 5.1.2 “V着1O”例句的考察分析 | 第33-34页 | 
| 5.1.3 语法点选取的考察分析 | 第34页 | 
| 5.2 “ V 着1O”讲解情况的编写建议 | 第34-35页 | 
| 5.3 练习情况考察分析 | 第35-36页 | 
| 5.4 练习编写建议 | 第36-38页 | 
| 第6章 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 第38-46页 | 
| 6.1 “在、正、正在、呢”教案设计 | 第38-43页 | 
| 6.1.1 “在”的教学过程 | 第38-40页 | 
| 6.1.2 “正”的教学过程 | 第40-41页 | 
| 6.1.3 “正在”“呢”的教学过程 | 第41-42页 | 
| 6.1.4 “在”“正”“正在”“呢”复习总结及练习 | 第42-43页 | 
| 6.2 “V着1O”教案设计 | 第43-46页 | 
| 6.2.1 教学过程 | 第43-46页 | 
| 第7章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