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概况 | 第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 第8-10页 |
第一章 闽方言学生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难点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声母教学的难点 | 第10-12页 |
一、f与h的发音偏误 | 第10页 |
二、j、q、x的发音偏误 | 第10-11页 |
三、zh、ch、sh与z、c、s的发音偏误 | 第11页 |
四、r与l的发音偏误 | 第11页 |
五、n与l的发音偏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韵母教学的难点 | 第12-13页 |
一、e、o、ou、uo的发音偏误 | 第12页 |
二、ei、ai(uei、uai)的发音偏误 | 第12页 |
三、齐齿呼与撮口呼的发音偏误 | 第12-13页 |
四、er的发音偏误 | 第13页 |
五、前后鼻音的发音偏误 | 第13页 |
第三节 声调教学的难点 | 第13-15页 |
一、阳平与上声的发音偏误 | 第14页 |
二、上声变调的发音偏误 | 第14页 |
三、“一”“不”变调的发音偏误 | 第14页 |
四、入声短促调的发音偏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声母教学的难点 | 第15-17页 |
一、f与h的发音偏误 | 第15-16页 |
二、j、q、x, Z、c、s与zh、ch、sh的发音偏误 | 第16页 |
三、r与l的发音偏误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韵母教学的难点 | 第17-20页 |
一、单韵母的发音偏误 | 第17-18页 |
二、复韵母的发音偏误 | 第18-19页 |
三、鼻韵母的发音偏误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声调教学的难点 | 第20-22页 |
一、单字声调发音偏误 | 第20-21页 |
二、复合词声调发音偏误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闽方言学生普通话语音教学与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难点的相似点及形成的渊源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声母教学难点相似点 | 第22-26页 |
一、zh、ch、sh与z、c、s混淆 | 第22-24页 |
二、r与l混淆 | 第24页 |
三、j、q、x的发音偏误 | 第24-26页 |
第二节 韵母教学难点相似点 | 第26-28页 |
一、u、i混淆 | 第26页 |
二、an、ang混淆 | 第26-27页 |
三、er和儿化的发音偏误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声调教学难点相似点 | 第28-29页 |
一、上声的发音偏误 | 第28页 |
二、上声变调的发音偏误 | 第28-29页 |
三、“一”、“不”变调的发音偏误 | 第29页 |
第四节 教学难点相似点形成的渊源 | 第29-32页 |
一、普通话的由来 | 第29页 |
二、闽方言的概况 | 第29-30页 |
三、韩语与汉语的关系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闽方言学生普通话语音教学与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共同难点的解决方略 | 第32-38页 |
第一节 声母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 第32-34页 |
一、zh、ch、sh与z、c、s混淆的解决办法 | 第32页 |
二、r与l混淆的解决办法 | 第32-33页 |
三、j、q、x发音偏误的解决办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韵母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 第34-36页 |
一、u与i混淆的解决办法 | 第34页 |
二、an与ang混淆的解决办法 | 第34-35页 |
三、er和儿化发音偏误的解决办法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声调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 第36-38页 |
一、上声与阳平混淆的解决办法 | 第36页 |
二、上声变调发音偏误的解决办法 | 第36-37页 |
三、“一”、“不”变调发音偏误的解决办法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