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 ·慕萨莱思概况 | 第8-10页 |
| ·慕萨莱思品质特点 | 第8页 |
| ·独特的酿造工艺 | 第8-9页 |
| ·地域优势 | 第9页 |
| ·民族特色及营养价值 | 第9-10页 |
| ·葡萄酒酵母遗传多样性 | 第10页 |
| ·葡萄酒酵母地域特性 | 第10-11页 |
| ·酵母菌形态鉴定方法 | 第11-13页 |
| ·葡萄酒酵母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 | 第13-17页 |
| ·SSR标记技术 | 第14页 |
| ·酿酒酵母菌株Interdelta指纹图谱分析 | 第14-15页 |
| ·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测定 | 第15-16页 |
| ·选择Interdelta序列标记和SSR标记的依据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慕萨莱思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19-3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20-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培养基 | 第21页 |
| ·样液采集及酵母菌株的分离 | 第21-22页 |
| ·样液采集 | 第21页 |
|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 ·菌株的保藏 | 第22页 |
| ·酿酒酵母的筛选 | 第22-23页 |
| ·WL培养基对供试菌株的初步分类 | 第22页 |
| ·赖氨酸培养基筛选 | 第22页 |
| ·酵母菌株26 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 | 第22-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6页 |
| ·慕萨莱思酵母菌株的分离 | 第23-27页 |
| ·酿酒酵母的筛选 | 第27-33页 |
| ·菌株WL营养培养基聚类结果 | 第27-30页 |
| ·赖氨酸培养基筛选酵母菌 | 第30页 |
| ·代表菌株的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树构建 | 第30-33页 |
| ·阿瓦提地区酵母菌的优势菌群 | 第33-34页 |
| ·不同工艺酵母菌多样性分析 | 第34-35页 |
| ·WL琼脂培养基聚类与26S rDNA D1/D2区测序结果对比 | 第35-3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6-39页 |
| 第三章 慕萨莱思优势菌-酿酒酵母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5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9-42页 |
| ·实验菌株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 ·酿酒酵母菌株基因分型分析 | 第40-42页 |
| ·酵母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0页 |
| ·酿酒酵母Interdelta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 ·微卫星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 ·酿酒酵母单菌落Interdelta指纹图谱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45页 |
| ·Interdelta序列对酿酒酵母的遗传差异性分析 | 第45-46页 |
| ·各微卫星位点聚类分析 | 第46-48页 |
| ·4个微卫星遗传关系UPGMA聚类分析 | 第48-4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