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对象,方法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2 隐喻理论及隐喻性词汇 | 第14-17页 |
·隐喻的概念 | 第14页 |
·隐喻的本质及功能 | 第14-15页 |
·汉语隐喻词汇的形成方式 | 第15-16页 |
·隐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3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第17-19页 |
·汉语水平考试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 第17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7-18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8-19页 |
4 HSK考试词汇大纲中隐喻词汇的考查 | 第19-23页 |
·《大纲》中隐喻词汇的基本类型 | 第19-20页 |
·名词性隐喻 | 第19页 |
·动词性隐喻 | 第19页 |
·形容词性隐喻 | 第19-20页 |
·量词隐喻 | 第20页 |
·惯用语 | 第20页 |
·成语 | 第20页 |
·《大纲》中隐喻词汇的形成方式 | 第20-23页 |
·比喻式隐喻 | 第21页 |
·借喻式隐喻 | 第21页 |
·通感式隐喻 | 第21-22页 |
·夸张式隐喻 | 第22页 |
·象征式隐喻 | 第22-23页 |
5 隐喻词汇的教学研究 | 第23-30页 |
·隐喻运用于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 | 第23-24页 |
·隐喻应用于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概况 | 第24页 |
·运用隐喻进行词汇教学的意义 | 第24-25页 |
·隐喻性词汇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中的难点 | 第25-26页 |
·留学生隐喻认知及习得的调查实验 | 第26-30页 |
·被试对象 | 第26-27页 |
·测试材料及方法 | 第27页 |
·测试目的 | 第27页 |
·测试结果 | 第27-28页 |
·偏误分析 | 第28-30页 |
6 隐喻性词汇教学思路及策略 | 第30-36页 |
·《大纲》中隐喻词汇教学基本原则 | 第30-32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30-31页 |
·交际性原则 | 第31页 |
·循序渐进原则 | 第31-32页 |
·《大纲》中隐喻性词汇教学步骤 | 第32页 |
·对教师的要求 | 第32-33页 |
·提高学生隐喻认知能力 | 第33-34页 |
·根据不同的隐喻类型,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 | 第33页 |
·主动建构汉语的隐喻式思维与表达习惯 | 第33页 |
·隐喻词汇教学与跨文化认知教学相结合 | 第33-34页 |
·《大纲》中隐喻性词汇教学方法 | 第34-36页 |
·深层释义法 | 第34页 |
·语境教学法 | 第34-35页 |
·跨文化教学法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