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干酪乳杆菌噬菌体LJ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启动子和复制子的鉴定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3页
1. 前言第13-28页
    1.1 噬菌体的概况第13-16页
        1.1.1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分类第13-14页
        1.1.2 噬菌体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作用第14-15页
        1.1.3 噬菌体作为基因工程操作的材料第15-16页
    1.2 乳酸菌噬菌体第16-23页
        1.2.1 乳酸菌噬菌体的形态及分类第17-18页
        1.2.2 乳酸菌噬菌体的危害和防治第18页
        1.2.3 乳酸菌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第18-19页
        1.2.4 典型乳酸杆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2.5 乳酸菌噬菌体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第23页
    1.3 乳酸菌质粒表达载体与表达元件研究进展第23-2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48页
    2.1 材料第28-29页
        2.1.1 乳酸菌噬菌体分离样品和菌株与质粒第28页
        2.1.2 抗体制剂第28页
        2.1.3 主要生物学试剂第28页
        2.1.4 培养基第28页
        2.1.5 引物第28-29页
        2.1.6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9页
    2.2 试验方法第29-48页
        2.2.1 干酪乳杆菌菌种活化和乳酸菌噬菌体的分离第29页
        2.2.2 乳酸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第29-31页
        2.2.3 噬菌体吸附性质的研究第31-32页
        2.2.4 噬菌体LJ株全基因组的测定及序列分析第32-35页
        2.2.5 噬菌体启动子的筛选及其功能的验证第35-41页
        2.2.6 噬菌体复制子的鉴定第41-46页
        2.2.7 免疫荧光鉴定蛋白的表达第46页
        2.2.8 EGFP为模式抗原的启动子活性验证第46-48页
3 结果第48-78页
    3.1 干酪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特性第48-57页
        3.1.1 干酪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第48页
        3.1.2 噬菌体侵染宿主菌电镜观察第48-49页
        3.1.3 噬菌体的形态观察结果第49-50页
        3.1.4 噬菌体的宿主范围第50页
        3.1.5 感染复数的测定结果第50-51页
        3.1.6 噬菌体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第51-52页
        3.1.7 噬菌体外壳蛋白SDS-PAGE分析结果第52页
        3.1.8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第52-53页
        3.1.9 钙镁离子对噬菌体裂解周期的影响第53页
        3.1.10 噬菌体稳定性的检测结果第53-56页
        3.1.11 不同理化因素对噬菌体吸附性质的影响第56-57页
    3.2 噬菌体LJ株全基因组的测定第57-64页
        3.2.1 全基因组分段PCR扩增结果第57-58页
        3.2.2 噬菌体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8-64页
    3.3 噬菌体启动子的筛选和鉴定第64-75页
        3.3.1 噬菌体转录起始位点的获得第64-65页
        3.3.2 噬菌体启动子的克隆第65-67页
        3.3.3 启动子探测载体质粒的验证第67-68页
        3.3.4 重组乳酸杆菌启动子质粒的验证第68-70页
        3.3.5 重组乳酸杆菌启动子活性的验证第70-72页
        3.3.6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蛋白的表达第72-73页
        3.3.7 EGFP表达鉴定第73-75页
    3.4 噬菌体复制子载体的鉴定第75-78页
        3.4.1 噬菌体复制子的克隆第75-76页
        3.4.2 重组复制子乳酸菌质粒酶切鉴定第76页
        3.4.3 重组乳酸菌质粒酶切鉴定第76-77页
        3.4.4 噬菌体复制子对质粒复制的影响第77-78页
4. 讨论第78-83页
    4.1 噬菌体LJ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78页
    4.2 噬菌体LJ全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8-80页
    4.3 噬菌体LJ启动子的活性分析第80-81页
    4.4 噬菌体LJ复制子的活性分析第81-83页
5. 结论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5页
附录第95-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胆碱转运体CTL1调控拟南芥生长发育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高维数据的变量选择和特征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