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2页 |
1.1 植物内膜分拣系统 | 第14-29页 |
1.1.1 参与膜泡运输的细胞器 | 第14-18页 |
1.1.2 参与植物膜泡运输的蛋白质 | 第18-28页 |
1.1.2.1 膜泡运输中的拴系因子 | 第19-21页 |
1.1.2.2 植物中的一类小G蛋白—Rab蛋白 | 第21-22页 |
1.1.2.3 植物SNAREs蛋白 | 第22-23页 |
1.1.2.4 网格蛋白复合体(clathrin)介导的内吞过程 | 第23-24页 |
1.1.2.5 ESCRT介导“货物”进入MVB中的ILVs | 第24-26页 |
1.1.2.6 泛素化在内吞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第26-27页 |
1.1.2.7 内体中的质子泵和离子转运体 | 第27-28页 |
1.1.3 内体分拣所参与的生理活动 | 第28-29页 |
1.2 植物生长素研究进展 | 第29-40页 |
1.2.1 生长素的合成 | 第29-31页 |
1.2.2 生长素的信号转导过程 | 第31-32页 |
1.2.3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转运 | 第32-38页 |
1.2.3.1 生长素输出转运体PIN-FORMED(PIN)蛋白家族 | 第33-35页 |
1.2.3.2 PIN-LIKES (PILS)生长素转运体家族 | 第35-36页 |
1.2.3.3 生长素输入转运体AUX/LAX蛋白家族 | 第36-37页 |
1.2.3.4 MDR/PGP生长素转运体 | 第37-38页 |
1.2.3.5 拟南芥中WAT1和NRT1.1蛋白具有转运生长素的功能 | 第38页 |
1.2.4 膜泡运输途径对生长素转运体的调控 | 第38-40页 |
1.3 本研究关注的科学问题 | 第40-4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2-5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2-4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42-43页 |
2.1.2 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菌株 | 第43页 |
2.1.3 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载体 | 第43页 |
2.1.4 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试剂 | 第43-4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4-54页 |
2.2.1 拟南芥种子消毒和生长条件 | 第44页 |
2.2.2 拟南芥DNA的提取以及突变体鉴定 | 第44-45页 |
2.2.3 载体构建 | 第45-46页 |
2.2.4 拟南芥的转化 | 第46-47页 |
2.2.5 RNA的提取和real-time PCR | 第47-48页 |
2.2.6 酵母双杂交(Y2H)实验(筛库与点对点验证) | 第48-50页 |
2.2.7 拟南芥悬浮细胞PSB-D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 | 第50-51页 |
2.2.8 拟南芥根、子叶下胚轴和顶端弯钩表型观察与测量 | 第51页 |
2.2.9 GUS染色 | 第51页 |
2.2.10 拟南芥杂交实验 | 第51-52页 |
2.2.11 荧光观察实验 | 第52页 |
2.2.12 荧光漂白恢复实验 | 第52-53页 |
2.2.13 药物处理实验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54-92页 |
3.1 CTL1影响细胞的伸长 | 第54-58页 |
3.1.1 突变体的鉴定及回补 | 第54-55页 |
3.1.2 CTL1的突变导致植株短小 | 第55-58页 |
3.2 CTL1主要定位在质膜(PM)、反式高尔基网状结构(TGN)和液泡前体(PVC)中 | 第58-64页 |
3.3 CTL1的组织定位研究 | 第64-67页 |
3.4 ctl1突变体表现出一系列生长素相关的表型 | 第67-73页 |
3.4.1 ctl1突变体的顶端弯钩发育存在缺陷 | 第68-71页 |
3.4.2 CTL1敲除掉后影响拟南芥子叶下胚轴的向光性 | 第71-72页 |
3.4.3 ctl1突变体对高浓度的NAA不敏感 | 第72-73页 |
3.5 CTL1影响植物对生长素信号的响应 | 第73-76页 |
3.6 ctl1突变体中生长素转运体PIN1和PIN3在质膜上的丰度降低 | 第76-79页 |
3.7 CTL1对PIN1和PIN3的调节发生在转录后 | 第79-80页 |
3.8 CTL1影响PIN1和PIN3的胞吐到质膜 | 第80-83页 |
3.9 CTL1所参与的调控体系初探 | 第83-88页 |
3.9.1 膜泡运输调控是顶端弯钩发育过程中必需的一个环节 | 第83-84页 |
3.9.2 CTL1在胞内的分拣过程依赖于GNOM | 第84-85页 |
3.9.3 Endosidin2(ES2)能够抑制CTL1在胞内的循环效率 | 第85-86页 |
3.9.4 CTL1对内膜系统发育的影响 | 第86-88页 |
3.10 Y2H筛选与CTL1相互作用蛋白 | 第88-90页 |
3.11 研究路线总结 | 第90-9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7页 |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2-94页 |
4.1.1 CTL1影响了生长素相关的生长发育过程 | 第92页 |
4.1.2 CTL1调控了生长素转运体PIN1和PIN3往质膜上分拣 | 第92-93页 |
4.1.3 CTLl进一步的作用机制解析 | 第93-94页 |
4.2 展望 | 第94-97页 |
4.2.1 CTL1对其它质膜蛋白的调控 | 第94页 |
4.2.2 建立CTL1的分子调控网络 | 第94-95页 |
4.2.3 CTL1是否特异性地转运胆碱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6页 |
附录 | 第116-123页 |
附表1 酵母,哺乳动物和拟南芥中的ESCRT和ESCRT相关蛋白 | 第116-118页 |
附表2 拟南芥中的栓系复合体 | 第118-120页 |
附表3 拟南芥中的SNARE蛋白 | 第120-122页 |
附表4 本研究过程中使用到的引物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在学期间已(待)发表的论文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