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类羡余否定的多角度考察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羡余否定研究 | 第11-14页 |
1.3.2 提醒类羡余否定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羡余与羡余否定 | 第16-21页 |
2.1 羡余现象 | 第16-17页 |
2.2 羡余否定 | 第17-21页 |
2.2.1 羡余否定 | 第17-18页 |
2.2.2 羡余否定的分类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提醒类羡余否定 | 第21-41页 |
3.1 提醒类羡余否定及其分类 | 第21-22页 |
3.1.1 “小心/注意/当心+别/不要”类 | 第21-22页 |
3.1.2 “避免/防止类+不(再)/别”类 | 第22页 |
3.1.3 “看+不/别”类 | 第22页 |
3.2 “小心+别”类分析 | 第22-31页 |
3.2.1 “小心+别”类句法结构分析 | 第23-28页 |
3.2.2 “小心+别”类语义分析 | 第28-30页 |
3.2.3 “小心+别”类语用分析 | 第30-31页 |
3.3 “避免/防止类+不/别”类分析 | 第31-36页 |
3.3.1 “避免+不”类句法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3.3.2 “避免+不”类语义分析 | 第33-35页 |
3.3.3 “避免+不”类语用分析 | 第35-36页 |
3.4 “看+别/不”类分析 | 第36-41页 |
3.4.1 “看+不”分析 | 第36-38页 |
3.4.2 “看+别”分析 | 第38-41页 |
第四章 提醒类羡余否定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41-50页 |
4.1 使用情况考察 | 第41-42页 |
4.1.1 考察形式和内容 | 第41-42页 |
4.1.2 考察对象 | 第42页 |
4.1.3 考察结果 | 第42页 |
4.2 留学生的提醒义格式偏误分析 | 第42-44页 |
4.2.1 语法偏误 | 第43页 |
4.2.2 理解偏误 | 第43-44页 |
4.3 对提醒类羡余否定的教学策略建议 | 第44-50页 |
4.3.1 态度积极 | 第44页 |
4.3.2 采用归纳法 | 第44-45页 |
4.3.3 结合语境 | 第45-46页 |
4.3.4 运用对比 | 第46页 |
4.3.5 注重情景交际 | 第46-5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