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初级汉语口语的课堂操练形式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1页
第一章 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操练形式的文献综述第11-17页
    第一节 口语课的操练性质和操练形式第11-15页
        一、对操练性质的认识第11-12页
        二、对操练形式的认识第12-13页
        三、对操练过程的认识第13-14页
        四、对于操练环节中的纠错方法的认识第14页
        五、总结第14-15页
    第二节 目前课堂操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第15-17页
        一、教师“教学时间”与学生“操练时间”的问题第15页
        二、操练形式的问题第15-16页
        三、师生的角色问题第16-17页
第二章 本文的研究对象的分析第17-37页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第17-29页
        一、本文所研究的9位对外汉语教师第17-18页
        二、本文所研究的汉语学习者第18-28页
        三、本文所使用的口语教材第28-29页
    第二节 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分析第29-37页
        一、学生年龄的分析第29页
        二、学生性别的分析第29-30页
        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第30-31页
        四、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第31-32页
        五、学生性格的分析第32-33页
        六、学生学期初汉语水平第33页
        七、学生汉语水平的对比分析第33-37页
第三章 初级水平的口语课堂操练形式分析第37-64页
    第一节 初级水平的口语课堂操练形式第37-45页
        一、初级水平的口语课堂教学与课堂操练的关系第37-38页
        二、9位初级汉语口语教师的具体教学流程和操练形式第38-45页
    第二节 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的分析第45-49页
        一、讲授时间与操练时间的分析第45-48页
        二、操练指令的分析第48-49页
    第三节 师生角色的对比分析第49-54页
        一、教师角色的探究第49-51页
        二、学生角色的探究第51页
        三、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探究第51-52页
        四、总结第52-54页
    第四节 机械性操练与非机械性操练的对比分析第54-59页
        一、操练形式的分类第54-57页
        二、交叉使用的操练形式第57-59页
    第五节 操练形式的选择第59-61页
        一、螺旋上升式原则第59-60页
        二、由模仿到扩展超越原则第60页
        三、趣味性原则第60-61页
        四、实用性原则第61页
    第六节 口语操练形式与口语测试的相关性第61-64页
        一、期末考试中口语测试的形式第62页
        二、口语测试试卷第62-64页
第四章 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操练的不足及建议第64-70页
    第一节 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操练的不足第64-65页
        一、媒介语的选择和使用方面未能很好的体现公平性第64页
        二、教师的操练形式未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的特点第64-65页
        三、口语操练形式与口语测试未能体现一定的关联性第65页
    第二节 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操练的建议第65-70页
        一、教师在口语操练活动中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第65-66页
        二、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操练形式第66-67页
        三、课堂操练中应选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第67-68页
        四、建立课堂操练与口语测试的相关性第68-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一 初级一1班学期考勤总表第75-76页
附录二 初级一2班学期考勤总表第76-77页
附录三 学期口语课期末考试试卷(A)第77-78页
附录四 学期口语课期末考试试卷(B)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日定语标记“的”与“の”比较研究
下一篇:HSK中级听力真题中的“言外之意”及其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