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磷化氢气体产气方式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磷化氢气体发生物 | 第12-13页 |
1.2.2 磷化氢的特性 | 第13-14页 |
1.2.3 磷化铝施药方法 | 第14-16页 |
1.2.4 磷化铝环流熏蒸下的动态潮解方法应用 | 第16-17页 |
1.2.5 磷化氢动态潮解面临的问题 | 第17页 |
1.3 磷化氢尾气处理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3.1 磷化氢气体的毒性 | 第17-18页 |
1.3.2 磷化氢尾气处理方法及优缺点 | 第18-20页 |
1.3.3 紫外臭氧灯分解磷化氢 | 第20-22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不同温湿度及潮解状态对磷化铝片剂分解速率的影响 | 第23-38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与药剂 | 第23-24页 |
2.2.2 磷化铝潮解工艺 | 第24-25页 |
2.2.3 测试时的试验条件控制 | 第25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2.3.1 不同温度对磷化铝潮解速率的影响 | 第25-31页 |
2.3.2 相对湿度 33%条件下不同温度条件对磷化铝潮解速率的影响 | 第31-34页 |
2.3.3 不同潮解状态对磷化铝潮解速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不同条件对磷化氢尾气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8-53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3.2.1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8-39页 |
3.2.2 光降解工艺 | 第39页 |
3.2.3 试验条件控制 | 第39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3.3.1 不同温度条件对磷化氢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2 不同湿度条件对磷化氢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2-45页 |
3.3.3 不同功率条件对磷化氢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4 不同初始浓度条件对磷化氢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7-50页 |
3.4 讨论 | 第50-51页 |
3.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紫外灯降解熏蒸后尾气时对原粮品质的影响 | 第53-61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3-60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53-54页 |
4.2.4 试验设计 | 第54页 |
4.2.5 测定指标 | 第54-55页 |
4.2.6 数据分析 | 第55-60页 |
4.3 讨论 | 第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环流熏蒸下磷化铝“动态潮解”法的实仓杀虫试验 | 第61-68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5.2.1 试验材料 | 第61-62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3.1 浅圆仓粮面与风道磷化氢浓度关系 | 第62-63页 |
5.3.2 平房仓风道与药盘下风口浓度关系 | 第63-64页 |
5.4 有关磷化铝环流熏蒸下“动态潮解”法的讨论 | 第64-67页 |
5.4.1 磷化铝潮解法与水法分解的差异 | 第64-65页 |
5.4.2 磷化铝环流熏蒸下的动态潮解法的经济性分析 | 第65页 |
5.4.3 仓房风道内的温湿度状况 | 第65-66页 |
5.4.4 在环流状态下风道投药的安全性 | 第66-67页 |
5.5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6.1 不同条件对磷化铝潮解速率的影响 | 第68页 |
6.2 不同条件对磷化氢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6.3 臭氧紫外灯降解对小麦和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69页 |
6.4“动态潮解”法在实仓中的应用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