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引言 | 第8-13页 |
| (一)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1. “了”的本体研究: | 第9-11页 |
| 2. “了”字的偏误研究: | 第11-12页 |
| 3. “了”字的教学研究: | 第12-13页 |
| 二、偏误类型及偏误分析 | 第13-26页 |
| (一) 总体情况描述 | 第13-15页 |
| (二) 泰国学生“了”字情况偏误类型 | 第15-26页 |
| 1. “了1”不该用而用 | 第15-19页 |
| 2. “了2”不该用而用 | 第19-20页 |
| 3. “了1”该用而不用 | 第20-21页 |
| 4 .“了2”该用而不用 | 第21-23页 |
| 5. “了1”错置 | 第23-24页 |
| 6. “了”误代其他助词 | 第24-26页 |
| 三、偏误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 (一) 从学生的角度谈 | 第26-27页 |
| 1. 语际迁移及学习策略不当 | 第26页 |
| 2. 泰国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 | 第26-27页 |
| 3. 影响泰国学生的外部因素 | 第27页 |
| (二) 从教师的角度谈 | 第27-28页 |
| (三) 从教材的角度谈 | 第28-30页 |
| 四、对泰“了”字教学策略 | 第30-41页 |
| (一) 提炼不同层次的规则,阶梯式推动“了”字教学 | 第30-33页 |
| (二) 教学时进行必要的语言间表达对比 | 第33-34页 |
| 1. “了1了2”中泰语言对比 | 第33-34页 |
| 2. 汉语内部“了”和“着”“的”“过”的对比 | 第34页 |
| (三) 修正现行汉语课本中讲解不当的问题,减少学生自我泛化的几率 | 第34-38页 |
| (四) 在扩大可理解性输入时保证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出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注释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录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