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6页 |
1.1 宣木瓜概述 | 第17-19页 |
1.1.1 类黄酮化合物 | 第17-18页 |
1.1.2 甾醇类化合物 | 第18-19页 |
1.1.3 萜类化合物 | 第19页 |
1.1.4 其它类 | 第19页 |
1.2 类黄酮物质提取方法现状 | 第19-21页 |
1.2.1 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19-20页 |
1.2.2 溶剂萃取法 | 第20页 |
1.2.3 微波提取法 | 第20页 |
1.2.4 超声法 | 第20页 |
1.2.5 酶解法 | 第20-21页 |
1.3 类黄酮物质的纯化 | 第21-22页 |
1.3.1 pH梯度萃取法 | 第21页 |
1.3.2 柱色谱分离法 | 第21-22页 |
1.3.3 薄层色谱法 | 第22页 |
1.3.4 高速逆流色谱法 | 第22页 |
1.3.5 其它方法 | 第22页 |
1.4 动物脂肪氧化 | 第22-23页 |
1.4.1 动物脂肪的组成 | 第22-23页 |
1.4.2 脂肪氧化机理 | 第23页 |
1.5 天然抗氧化剂 | 第23-24页 |
1.5.1 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1.5.2 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意义 | 第24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宣木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6-35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1 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吸收峰值的确定 | 第27页 |
2.2.2 芸香苷标准曲线绘制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2.2.3 得率的计算 | 第28页 |
2.2.4 宣木瓜总黄酮提取单因素实验 | 第28-29页 |
2.2.5 宣木瓜总黄酮提取正交设计 | 第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3.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9-30页 |
2.3.2 芸香苷标准曲线 | 第30页 |
2.3.4 宣木瓜总黄酮提取单因素实验 | 第30-32页 |
2.3.5 宣木瓜总黄酮提取正交试验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大孔树脂纯化宣木瓜黄酮的工艺研究 | 第35-44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3.1.1 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35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3.2.1 黄酮粗提物的制备 | 第36页 |
3.2.2 大孔树脂预处理 | 第36页 |
3.2.3 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 | 第36-37页 |
3.2.4 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 | 第37-38页 |
3.2.5 纯度比较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3.3.1 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 | 第39页 |
3.3.2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39-40页 |
3.3.3 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宣木瓜黄酮制品抗氧化及应用实验 | 第44-59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4.1.1 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2.1 宣木瓜黄酮体外抗氧化试验 | 第45-46页 |
4.2.2 鸭肉的煮制 | 第46页 |
4.2.3 抗氧化试剂溶液配制 | 第46-47页 |
4.2.4 TBA值的测定 | 第47页 |
4.2.5 色泽的测定 | 第4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8页 |
4.3.1 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4.3.2 单一添加鸭肉TBA值的变化 | 第49-51页 |
4.3.3 复合添加鸭肉TBA值的变化 | 第51-53页 |
4.3.4 宣木瓜黄酮对肉样L*、a*、b*值的影响 | 第53-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