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对象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关于才艺的界定 | 第8页 |
·国外关于才艺教学的研究 | 第8-11页 |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才艺课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中亚孔子学院中华文化教学的研究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课堂观察法 | 第14页 |
·访谈法 | 第14-15页 |
2 吉民大孔院才艺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5-29页 |
·吉民大孔院中华才艺课现状 | 第15-20页 |
·才艺课种类 | 第15页 |
·教学规模 | 第15-18页 |
·才艺课教材使用 | 第18-19页 |
·才艺课课时安排及上课模式 | 第19-20页 |
·才艺教学取得的成果 | 第20-24页 |
·汉语桥比赛精彩纷呈 | 第20-21页 |
·孔子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风生水起 | 第21-22页 |
·汇报演出雅俗共赏 | 第22-23页 |
·文化培训班结业典礼硕果累累 | 第23-24页 |
·才艺教学取得的经验 | 第24-25页 |
·教学与当地实际结合 | 第24页 |
·多元化教学 | 第24-25页 |
·提供多种展示平台 | 第25页 |
·才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才艺教学的非专业化问题 | 第25-27页 |
·才艺教学的随意性问题 | 第27-28页 |
·才艺教学的非连续性问题 | 第28-29页 |
3 才艺教学所取得经验的成因分析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9-35页 |
·才艺教学取得的经验的成因的分析 | 第29-32页 |
·确立才艺教学重要地位 | 第29页 |
·教师敢于担当 | 第29-30页 |
·教学寓教于乐 | 第30-31页 |
·校方和学生积极配合 | 第31-32页 |
·才艺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2-35页 |
·管理层面 | 第32-33页 |
·教师层面 | 第33页 |
·教材教学用具层面 | 第33-34页 |
·教学场地层面 | 第34页 |
·学生层面 | 第34-35页 |
4 对策 | 第35-41页 |
·管理层面 | 第35-37页 |
·国家管理层面 | 第35-36页 |
·孔院管理层面 | 第36-37页 |
·教师层面 | 第37-38页 |
·教师专业化 | 第37页 |
·教师职业化 | 第37-38页 |
·教材教学用具层面 | 第38-39页 |
·教材层面 | 第38-39页 |
·教学用具方面 | 第39页 |
·教学场地层面 | 第39页 |
·学生层面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7页 |
附录一 | 第42-46页 |
附录二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