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关于对外汉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 | 第9-11页 |
二、关于留学生汉字识别规律与偏误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关于多媒体汉字教学的研究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汉字结构识别规律研究 | 第15-20页 |
第一节 汉字结构识别规律研究 | 第15-18页 |
一、汉字结构单位识别规律研究 | 第15-17页 |
二、汉字笔顺识别规律研究 | 第17页 |
三、汉字造字法识别规律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对外汉字教材中的汉字结构识别规律分析 | 第18页 |
一、对外汉字教材的统计 | 第18页 |
二、对外汉字纸质教材中汉字结构识别规律分析 | 第18页 |
第三节 对外汉字多媒体教学中的汉字结构识别规律分析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研究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多媒体教学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一、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相同点 | 第22页 |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 第22-23页 |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不足 | 第23页 |
第四节 对外汉字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 第23-24页 |
一、对外汉字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汉字教学的联系 | 第24页 |
二、对外汉字多媒体教学与汉字传统教学的区别 | 第24页 |
第五节多媒体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对外汉字多媒体课件设计 | 第26-36页 |
第一节 教材选取 | 第26页 |
第二节 课件的设计理论及设计原则 | 第26-28页 |
一、课件的设计原理 | 第26-27页 |
二、课件的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课件内容的排版 | 第28-32页 |
一、课件设计前的书面排版方法 | 第28-30页 |
二、课件内容的整体排版与时间设定 | 第30页 |
三、具体页面内汉字内容的排序 | 第30-31页 |
四、页面背景及其他设计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课件制作的具体步骤 | 第32-34页 |
一、选择制作课件的办公软件 | 第32页 |
二、选择模板 | 第32页 |
三、制作主页面 | 第32页 |
四、制作文字页 | 第32-33页 |
五、保存与使用课件 | 第33-34页 |
第五节 汉字课件格式转换与使用 | 第34-36页 |
一、选择转录工具 | 第34页 |
二、录制视频 | 第34-35页 |
三、转换视频格式 | 第35页 |
四、播放视频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课件使用情况分析 | 第36-47页 |
第一节 课件使用前数据调查与分析 | 第36-42页 |
一、学习者基本情况分析 | 第37页 |
二、学习者对汉字及汉字课的认识 | 第37-39页 |
三、学习者对汉字多媒体教学的认识 | 第39-41页 |
四、学习者学习汉字的方法分析 | 第41-42页 |
五、学习者对汉字课的建议 | 第42页 |
第二节 课件使用后学生汉字听写效果调查与分析 | 第42-44页 |
第三节 课件使用后学生情感态度调查与分析 | 第44-47页 |
一、对使用课件的情感调查 | 第44-45页 |
二、课件使用后学生对汉字知识的自我认识调查 | 第45页 |
三、对汉字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教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47-50页 |
第一节 课件本身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47-48页 |
一、课件本身的问题 | 第47页 |
二、课件问题的解决办法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第48-50页 |
一、教学中的问题 | 第48页 |
二、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附录 1 | 第51-53页 |
附录 2 | 第53-54页 |
附录 3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