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五节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反义复合词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反义复合词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反义复合词的反义关系分类 | 第16-20页 |
一、绝对反义 | 第16-17页 |
二、相对反义 | 第17-18页 |
三、关系反义 | 第18页 |
四、换位反义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反义复合词语素义与词义的结构分析 | 第20-30页 |
第一节 语素义与词汇义组合关系结构 | 第20-24页 |
一、语素组合义 | 第20-21页 |
二、语素偏落义 | 第21页 |
三、语素扩展义 | 第21-23页 |
四、语素保新义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复合词与构词语素的语法功能 | 第24-30页 |
一、构词语素性质和复合词词性 | 第24-25页 |
二、复合词与AB语素之间的同异性质关系 | 第25-30页 |
第五章 反义复合词的附属义 | 第30-32页 |
一、感情色彩单调,多数为中性词 | 第30页 |
二、语体色彩明显,部分是方言古体 | 第30-31页 |
三、形象色彩生动,适当产生联想 | 第31-32页 |
第六章 反义复合词的语用文化义 | 第32-36页 |
一、社会思维习惯 | 第32-33页 |
二、具体语言环境 | 第33-34页 |
三、文化心理因素 | 第34-36页 |
第七章 反义复合词的调查研究及教学 | 第36-49页 |
第一节 反义复合词的调查设计 | 第36-37页 |
一、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 第36页 |
二、课堂测试和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反义复合词的测试问卷及偏误分析 | 第37-42页 |
一、测试卷数据收集 | 第37-38页 |
二、调查卷数据收集 | 第38页 |
三、偏误对比分析 | 第38-42页 |
第三节 反义复合词的教学 | 第42-49页 |
一、《大纲》分布情况 | 第42-45页 |
二、教学现状 | 第45-46页 |
三、语素义与词义的教学 | 第46-47页 |
四、语用文化的教学 | 第47页 |
五、偏误教学对策 | 第47-48页 |
六、教学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A 《规范词典》中326个反义复合词的AB语素性质 | 第51-54页 |
附录B 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词表 | 第54-59页 |
附录C 反义复合词的课堂测试卷 | 第59-60页 |
附录D 反义复合词的教学问卷调查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