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豆淀粉的提取、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芸豆研究进展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芸豆的营养价值 | 第12页 |
·我国的芸豆资源 | 第12-13页 |
·我国芸豆食品工业的现状 | 第12-13页 |
·我国芸豆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淀粉简介 | 第13-16页 |
·直链淀粉 | 第13页 |
·支链淀粉 | 第13-14页 |
·淀粉的理化性质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芸豆淀粉提取工艺研究 | 第17-23页 |
·芸豆淀粉的制备 | 第17页 |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17页 |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紫花芸豆淀粉制备 | 第18页 |
·淀粉提取工艺探讨 | 第18-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2页 |
·芸豆淀粉水磨法与酸碱法工艺研究 | 第19页 |
·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 | 第19页 |
·芸豆浸泡时间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pH 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 | 第20页 |
·浸提温度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芸豆淀粉提取最佳工艺确定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芸豆淀粉理化性质研究 | 第23-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23-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8页 |
·基本成分分析 | 第24页 |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 第24-26页 |
·紫花芸豆淀粉颗粒形态扫描 | 第26页 |
·芸豆淀粉颗粒粒度分析 | 第26页 |
·芸豆淀粉 Brabender 黏度测定 | 第26页 |
·芸豆淀粉糊透光率测定 | 第26-27页 |
·芸豆淀粉糊冻融稳定性 | 第27页 |
·淀粉膨胀力(SP)与溶解度(SA) | 第27页 |
·芸豆淀粉热特性 | 第27页 |
·淀粉粒的晶体特性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芸豆淀粉的基本理化指标 | 第28页 |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 第28页 |
·紫花芸豆淀粉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8-29页 |
·芸豆淀粉粒径分析 | 第29-30页 |
·芸豆淀粉黏度测定 | 第30-31页 |
·芸豆淀粉糊透明度 | 第31-32页 |
·芸豆淀粉糊冻融稳定性 | 第32页 |
·溶解度与膨胀力测定 | 第32-33页 |
·热特性 | 第33-34页 |
·芸豆淀粉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复合挂面制作工艺研究 | 第35-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36页 |
·研究的工艺流程参考 | 第36-37页 |
·芸豆复合挂面制作的工艺流程 | 第37页 |
·工艺说明 | 第37页 |
·面条的质量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38-40页 |
·芸豆复合挂面添加剂的选择 | 第40页 |
·食盐的选择 | 第40页 |
·食盐添加量的确定 | 第40-41页 |
·海藻酸钠的选择 | 第41页 |
·添加水量的选择 | 第41页 |
·鸡蛋添加量的选择 | 第41-42页 |
·芸豆挂面配方的确定 | 第42-43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2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芸豆淀粉提取优化 | 第45页 |
·芸豆淀粉理化特性测定 | 第45页 |
·复合挂面工艺研究 | 第45-46页 |
·创新点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